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方行(1915--2000),江苏常州人。长期从事文献史料的编选和文物、博物馆管理的领导工作。早年曾任《团结周刊》发刊人、《综合半月刊》和《学习半月刊》编委、《大耳朵丛书》副主编,1945年任《新文化半月刊》副主编和《消息半月刊》副主编。解放前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党工作。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并为上海社联常委、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和上海图书馆学会会长。编有《谭嗣同全集》、《谭嗣同真迹》、《李大钊著译系年目录》、《李大钊选集》、《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唐才常著作系年目录》、《徐光启著译集(廿集)》、《樊锥文集》,《王韬日记》、《宋人佚简》等,并为影印出版《鲁迅辑校古籍手稿》、《鲁迅辑校石刻手稿》、《鲁迅重订(寰宇贞石图)》、《鲁迅藏汉画像》等书的顾问。后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上海市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副主任、上海政协之友社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主编、《上海文献丛书》主编、《上海当代丛书》编委、《瞿秋白文集》编委、《郑振铎文集》编委。

  • 标签: 《谭嗣同全集》 管理委员会 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文化》 口述 上海市
  • 简介:我在最近的一项关于乡村宅基地纠纷的研究中,接触到大量民事诉讼档案,在阅读法律卷宗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困惑,那就是诉讼当事人双方在提出权利主张时所表达的事实,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都会提供相关的人证、物证,这使人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从法官的角度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尽力寻求最大限度的法律事实,以使纠纷获得公平的解决,法官所关心的是"法律事实".而法律人类学者所关心的是纠纷及其解决机制背后的秩序逻辑,是一种"社会事实",但具体到一个诉讼案件,法官对法律事实的选择也可能成为学者所关心的社会事实的一部分.苏力认为:"中国法官常常把在英美司法中的事实争议处理称作定性……中国法官特别是基层法官在处理事实争议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现有的制定法概念体系中为这些带刺的事实安排甚至挤出一个合适的位置."[1](p221)苏力的分析颇具洞见,他所关心的问题是基层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的角色选择问题,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我更为关注的是司法实践背后的法秩序问题,因此会透过所谓法律事实的争议去揭示其中蕴涵的社会事实.

  • 标签: 民事诉讼 法律事实 宅基地纠纷 诉讼当事人 权利主张 法官
  • 简介:一研究现状近年来,对于抗日战争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无论是论文专著,还是资料集、档案汇编、回忆录等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方面面,惟独对于战时中国女性和战时社会性别关系的研究罕有高水平的成果问世。

  • 标签: 社会性别关系 抗战史 口述 上海 研究成果 抗日战争
  • 简介:游鉴明女士系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口述史研究,已出版过多种口述史著作。经本人同意,本刊从其新著《倾听她们的声音——女性口述历史的方法与口述史料的运用》(台湾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9月版)中选录此节,以飨读者。

  • 标签: 口述历史 口述史料 史著 研究员 著作 女士
  • 简介:孙曜东,安徽寿县人,1912年生于官宦世家,其叔祖孙家鼐曾为光绪帝师。孙幼年至上海,后就读于圣约翰大学,留学美国“钻研金融”。归国后,先后任法商洋行买办、重庆银公司经理等职。汪精卫政府时期,先后任复兴银行行长、中国银行监察,担任过周佛海的机要秘书,在沪为其处理各类重要经济事宜。抗战胜利后,曾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

  • 标签: 访谈记录 口述 银行行长 圣约翰大学 抗战胜利后 公司经理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历史学家保尔·汤普逊在其口述史专著《过去的声音——口述史》中指出,“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阿兰·内文斯开始记录美国生活中显要人物的回忆,从那时起口述史学作为当代历史文献研究的新手段而正式创立起来。”

  • 标签: 口述史研究 当代 夏史 哥伦比亚大学 历史文献研究 历史学家
  • 简介:口述形式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在档案界和史学界已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但在方志界对它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口述资料为历史、经济和社会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地方志工作者必须重视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标签: 口述资料 搜集 整理
  • 简介:我今天想要讨论的主题是口述史学。我是《口述史评论》的编辑,它在美国是口述史学领域的主要刊物。当我写《中国的难题》(TheChinesePuzzle)这篇文章时我认为:在中国,口述史就像'中国的难题'一样,难以寻找到所有的部分。我曾经对有组织的口述史学运动做过一定的考察。中国的口述史学强调几个主题如:领导者、妇女史、地方和城市史。这些题目是口述史学最先开始应用的地方。

  • 标签: 口述史 史性质 性质意义
  • 简介:口述史(OralHistory),亦称口碑史学、口碑史料学、口头史学等。在中国,作为一种方法,古已有之,最早可上溯至先秦诸侯国的采风。作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肇始于1950年代。回顾中国口述史学的研究历程,认清中国口述史学的研究现状,展望中国口述史学的未来,不仅对于口述史学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应对“史学危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口述史学 史学危机 诸侯 历史学 史料学 年代
  • 简介:本文在对澳门历史的主要特征及口述资料的重要性做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纂修具有“中国眼光”、“澳门视角”和“世界认识”的澳门方志,必须处理好口述资料的入志工作。进而,文章就口述历史资料与方志纂修的关系,口述历史资料对澳门方志纂修的特殊意义,口述历史资料如何与澳门方志纂修相结合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口述历史 澳门 方志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至20世纪60、70年代。口述历史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出现口述历史.目前被应用于史学研究以外更多的领域。口述历史在修志中应用不足.但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口述历史 应用 20世纪80年代 修志 40年代 70年代
  • 简介:2004年3月1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九思口述史研究中心筹备组”举行口述史研究座谈会。除本所同人外,与会者中有许多是多年来一直从事口述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和各界人士。座谈会中,大家就口述史的学术定位、理论、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是当时的发言摘要。

  • 标签: 口述史 发言摘要 社会科学院 座谈会 历史研究
  • 简介:从2008年2月28日起.我和我的工作室就开始了“武汉工商业家族口述历史”的搜集整理。历时4年.于2012年4月出版了88万字的《大武汉记忆·商海传奇》、《大武汉记忆·商海浮沉录》。

  • 标签: 口述历史 工商业 武汉 家族 2008年 搜集整理
  • 简介:本文根据笔者研究清华大学"文革"历史的体会,尤其是查阅清华大学"文革"档案的经历和采访有关清华"文革"当事人的经验,阐述了看待"文革"历史档案所应具有的态度,强调了评价"文革"记忆所应具备的方法,论证了梳理"文革"口述所应坚持的取向,旨在凸显如何把握"文革"档案—记忆—口述三者的互动关系,进而力求开创出"文革"研究自身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相得益彰的崭新形态。

  • 标签: “文革”历史 清华大学 档案 记忆 口述 关系
  • 简介:周恩来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不仅为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创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而且对党的机关工作、档案工作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周恩来 档案建设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关心
  • 简介:《粤东女企业家口述史比较研究》栏目刊载的5篇访谈稿件,是“粤东地方文化中的女企业家——学生研究计划二期”中的部分成果。这个计划由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持,韩山师范学院“性别与潮汕文化研究”、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文献与田野中的客家妇女研究”课题组参与。

  • 标签: 口述史研究 女企业家 粤东 韩山师范学院 简介 妇女研究
  • 简介:自2012年阿坝州启动“口述历史”纪录片拍摄以来,截至目前,汶川县已拍摄制作《震中新生》《追剿匪首宋国太》《八旬老人入党记》《羌山红遍》《三江鹞子山“养生堂”》《羌医》《汶川姜维城》《禹的传说》等8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和《三江盘龙山坠机案》《新生》等历史资料片。今年7月3—4日,2018年度全州口述历史工作推进会在红原县召开,汶川县在会上作《以“五个精细化”为抓手,推动汶川口述历史纪录片拍摄制作新常态》的交流发言。

  • 标签: 历史纪录片 口述历史 汶川县 拍摄制作 《新生》 历史资料
  • 简介:[采访整理者辑注]本文是笔者根据当年访问记录整理的。这次访问的背景:一是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刚刚恢复不久的湖北省社联向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称华中师范大学)下达了"五四运动在武汉"研究课题,指定笔者为执笔人。在完成这个课题后,笔者被恽代英、林育南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深深感动,便选定他俩为研究对象,开始从编写其传记入手。二是中共党史学科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灾区,该学科的拨乱反正工作。

  • 标签: 林育南 口述史料 革命活动 华中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学科 拨乱反正工作
  • 简介:本文借助一个村庄的土改画面,说明执政党在运动中如何步步深入,步步扩大,最终颠覆农村传统制度,完成基层"扁平重组"的过程;也说明抛弃传统观念和道义原则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包括生产的下降(这涉及对土改后"黄金时代"的评价)。而这一切,与日后的集体化和人民公社运动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明土地改革的性质,绝不仅是消灭"封建制度"的"新民主主义",而是一场有着更为深刻含义的政治运动。

  • 标签: 土地改革 重组基层 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