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揭示两项重点:其一,文选学当有“选注”与“选学”之别。此二目可谓自清人徐攀凤《选注规李》与《选学纠何》二书始,其由选注而选学之分界点,当即“选评”,以康熙年间之选学大家何焯居关键地位。直至晚近黄季刚始厘清此二词之概念。黄氏认为何焯治《选》之方法兼合文义与文章评赏,即合一炉而冶之之选学,有别於清儒诸家“摭拾琐碎,支蔓牵缀”之选注。其二,选注当有“古注”与“今注”之别,而《文选》善注所保留之旧注,又当有“古注”、“旧注”之别。此中究竟,不惟关系善注真貌以及古注真相,尤关系《文选》宋本刊刻之源流考辨。本文试举扬雄《羽猎赋》之古注为例,并参之其他第二十三例古注现存之貌,略探《文选》古注与今注、古注与旧注相混之课题。
简介:《敦煌本文选注》的断代上限可划至武德三年到七年之间,下限可划至贞观年间,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文选》注本;《敦煌本文选注》多有常识性错误、体例随意,应属於大众知识份子的普及性注本;以《敦煌本文选注》为起点的佚名注综合研究有助於解决佚名注的研究争议,重绘唐代的选学图景;《敦煌本文选注》可以证明:一,在俄藏敦煌φ242号《文选注》的断代问题上,“撮钞”说可能难以成立;二,俄藏敦煌φ9242号《文选注》不是曹宪的《文选音义》,而是大众知识份子的普及性注本;三,《文选钞》的着者可能不是公孙罗;四,唐代的选学发展应由精英+经典和大众+普及这两部分交互发展而成。
简介:1932年初,湘鄂西中央分局提出:湘鄂西与鄂豫皖联成一片,造成包围武汉的形势,以达到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目的。并令红三军向东发展,扩大襄北苏区。1932年元月初和2月上旬,他们在襄河沿岸,连续取得应城龙王集、陈家河、张港和天门柳河等处的三大胜利。同时中央对鄂豫边省委也提出红军沿着汉水南下,开辟钟祥、南漳、宜城苏区,使之与湘鄂西联成一片。1932年8月起,我红九军在曾昭时、程克纯等同志的领导下,向钟祥北部进军,一度攻占了长寿店,洋样、丰乐河等地,在这里坚持活动。我这时侯,也由天京潜特区区委调回钟祥工作。我奉命到钟祥担任中共县委书记,一到任便立即在双沟口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总结过去工作经验教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