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淮安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时期,淮安是黄、淮、运的交汇处,为漕运和商旅必经的咽喉要道。淮安作为漕粮转运的一个重要枢纽,明清时期这里设有包括漕运总督在内众多的漕运管理机构和官员,其中就包括淮安运河水次仓——盈仓。

  • 标签: 淮安 明代 漕运总督 明清时期 交通要道 管理机构
  • 简介:<正>安,叶赫纳拉氏,字履坦,满洲镶红旗人。据《奉天通志·人物志》、《八旗通志·艺文志》、《八旗文经·作者考》《雪桥诗话》等著作记载可知,安为康熙癸酉年举人,任山西巡抚椽史,不久又提拔为理事通知。雍正初年,他转任山西济宁道,后累迁贵州布政使、江西巡抚,补盛京兵部侍郎,转刑部侍郎,出任漕运总督,乾隆年间官至浙江巡抚;一生为官,转任多处。安著作颇多,主要的有《受宜堂集》、《受宜堂驻淮集》、《廿二史文钞》、《古文披金》、《澄观楼倡和诗》、《明史评》、《从祀名贤传》、《箕踞冷语》、《遁甲吾学编》、《受宜堂居宦说》

  • 标签: 澄观 文艺理论 倡和 侍郎 文钞 穷而后工
  • 简介:敦煌“保护神”书鸿赵书书鸿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杭州满城,祖上是杭州八旗满洲官兵.1918年考入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予科,1927年考入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于科,1928年转入专科,学习油画和染织美术,1932年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入劳...

  • 标签: 常书鸿 保护神 敦煌研究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专科学校
  • 简介:近来,传闻中的非洲肯尼亚帕泰岛“中国上海人”后裔,已渐渐地成为事实。肯尼亚姑娘姆瓦玛卡·郑华(刚取的中国名)已经来到了老家,并且作客上海电视台。而六百年前,跟随郑和三下西洋的上海人陈的史实,也越来越清晰。这不仅仅是两相巧合,而是历史机遇的必然。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上海电视台 上海人 肯尼亚 后裔 国名
  • 简介:书鸿多彩生涯纪盛□秦鸣凤1980年书鸿陪同邓小平参观莫高窟著名画家、敦煌艺术学者书鸿,1904年4月6日(清代光绪三十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原姓伊尔根觉罗,满族。祖父名少峰,为清代驻防浙江杭县并安家落户的“世袭云骑尉”。...

  • 标签: 常书鸿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敦煌飞天 油画 敦煌壁画 人体艺术
  • 简介:1964年,北京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几个主要城市都要派一批教育战线上的部级和处以上干部组成社教工作队,参加社教运动。上海派了由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溪萍带队的工作队去北京大学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标签: 社教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北大 北京大学 教育战线 党委书记
  • 简介:"上书房"隐没在西安城南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附近的城中村拆得差不多了。这栋楼算是西安最早的商品房之一,外观陈旧,院子狭小却安静。坐老电梯"嗡嗡"地上了12楼,主人贾平凹先生等待已久。进门便别有洞天,绕过门口的屏风,一张长桌上放着一块硕大的石头,黑色油亮,中间天然凹了下去,大约是寓意着主人的名字。日常客人来,主人习惯坐在石头后沉重的长条木凳上,与来客相对。现在,他和摄影师握手,

  • 标签: 《废都》 《人物》 人物原型 城南 宝像 挂一
  • 简介:做过安顺知府的人很多,恩只是其中之一,也未必是最勤政廉政的那一位。但他留下了两件别的知府没留下的东西,一件是他主持纂修的《安顺府志》,曾受到梁启超的高度赞誉;另一件是《安顺、黎平府公牍》。

  • 标签: 安顺 勤政廉政 梁启超 知府
  • 简介:历史上各级地方官员的办公文书,是与中央官书相对应的另一类重要史料。恩《安顺、黎平府公牍》是近年来深入发掘和研究清代晚期历史文化的又一重大发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对该公牍所涵盖的内容进行了分类解读,力图使读者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深入了解清晚期贵州的社会状况。

  • 标签: 贵州安顺 黎平 公牍 常恩
  • 简介:金秋10月的一个下午,我辗转两个多小时,终按约定时间,找到了君实先生的家。这是套三居的住室,靠着满墙的书架上堆满了书,他坐的椅子前后左右也被书包围着。当时他正在做着《吴晗全集》的编辑收尾工作。面对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我开头真有点不敢相认,仔细端详那慈眉善目的样子,还有46年前我们同事时的影子。如今他已有81岁,戴着老花镜,还要加上放大镜,吃力地看着书稿。言谈中得知他于1963年患角膜炎,左眼失明,只靠一只右眼看稿。近年来右眼也患了眼疾,视力模糊,现在他只靠四分之一的视力顽强地编辑一部又一部的书稿。

  • 标签: 常君实 中国 编辑工作 资料搜集 文化事业
  • 简介:提起沙娜,许多了解敦煌的人都会感到熟悉、亲切,因为她不仅是一位有名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而且是著名敦煌学专家、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书鸿先生的女儿。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创建最艰苦的20世纪40年代里,沙娜就跟随父亲在敦煌莫高窟生活、学习、临摹壁画,亲身经历了保护莫高窟、研究敦煌艺术的艰辛波折,是敦煌文物研究

  • 标签: 常沙娜根 根敦煌
  • 简介:<正>孙叙(又名晓野)教授是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汉语词汇学家,在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也有显著成就.祖籍河北省,1908年生于吉林市一个小职员家庭.自幼好学,高小时始读《说文解字》;初中时,与同学作《金石小集》,又在学《说文古籀补》基础上试作《石鼓文简释》.1926年至1929年夏,在吉林省第一师范学校后期师范文科读书.当时高晋生(亨)到校任教,孙叙从他学《文字学》和先秦诸子,并得以读到《高邮王氏四种》和王国

  • 标签: 教授治学 《楚辞·九歌》 古汉语 书写形式 文字学 东皇太一
  • 简介:《百年潮》2011年第2期刊登的《协助白求恩锯臂救彭清云将军》一文中,白求恩同志给彭清云将军截肢的惊险场面和将自己的鲜血输给彭清云将军的感人故事,深深吸引和打动着读者,很有教育意义。我与彭清云将军有过一段交往。他在总参通信部任政治委员时,我在他领导下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他调任总参政治部主任时,我在总参政治部文化部任副部长,工作关系非常融洽。我与该文作者李朝选同志,30年前在组建中央军委直属队体工队时曾共事5年。对于他文章中提及的彭清云将军“击毙”冈宽治一说,我认为不准确,应该是“击中”。

  • 标签: 政治部 教育意义 中央军委 白求恩 副部长 文化部
  • 简介:钧(1702-1789)是雍乾时期重要的边疆官员,他任职西北长达三十五年之久,为清朝西北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学界以往对于钧鲜有关注,再加上相关史料的缺乏,以至于近人在述及钧时不详其生平事迹,甚至误把他当作身份不同的两个人。本文利用正史、奏折档案、地方志、家谱及近人编纂的清人传记资料,拟就文献中出现的抵牾之处加以辨析,并对钧的生平及其西北宦迹作些考证,以此就教于大方之家。

  • 标签: 常钧 边疆官员 哈喇沙尔办事大臣
  • 简介:乃惠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其间,他的思想转变是一个突出的现象。五四运动爆发,他一改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对待传统文化的温和态度,表达了引进现代西方文明以解决中国问题的激进立场。这种转变是对"五四"后社会思潮变动的回应,也符合乃惠在进化论视域中重新思考新文化建设的思维理路。由于对进化论的过分信仰,乃惠看不到阶级斗争的历史功绩,奉行渐进式的改良路线,最终成为国家主义派的一员。

  • 标签: 常乃惠 国家主义派 思想启蒙 文化景观 中国青年党 文化运动
  • 简介:百折不悔敦煌魂———追思父亲书鸿□沙娜1933书鸿与夫人陈芝秀、女儿沙娜摄于巴黎我的父亲著名画家常书鸿带着他那对敦煌艺术事业无限的希望和未竟的遗憾,走完了他那充满拼搏的人生征途。但他的一生与我的成长道路却是如此地紧密相连,他一生中的坎坷成败与...

  • 标签: 常书鸿 敦煌艺术 千佛洞 时代风格 工笔重彩人物画 壁画
  • 简介:我国古代的私人藏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建构和承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源阁是清朝晚期山东省聊城杨氏的私人藏书楼,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驰名中外,与江苏常熟瞿氏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氏的“丽宋楼”并称清末四大藏书楼,而杨氏亦被誉为四大藏书家之首。海源阁从1840年创建至建国前夕,历经百余年沧桑兴衰,其藏书亦先聚后散,虽然它现在已不复存在,但它在我国藏书史上的重要地位,乃至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都是无可否认的。

  • 标签: 海源阁藏书 杨以增 藏书家 藏书楼 杨氏 图书馆
  • 简介:年鉴年鉴,一年一鉴。对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静态的多,动态的少,对年鉴保持旺盛生命力提出了挑战。年鉴编常新,“死”中见活,稳中求变,不断创新是年鉴保持经久不衰的发展所需。年鉴是一个信息栽体,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有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可帮助政府与企业沟通,帮助政府了解职能部门的全貌和工作实绩,帮助企业间携手协作。

  • 标签: 企业沟通 政府 职能部门 发展 保持 信息资源
  • 简介:年鉴年鉴,一年一鉴。对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静态的多,动态的少,对年鉴保持旺盛生命力提出了挑战。“死”中见活,稳中求变,不断创新,编常新,是年鉴保持旺盛生命力之所在。年鉴是一个信息载体,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有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可帮助政府与企业沟通,帮助政府了解职能部门的全貌和工作实绩,帮助企业间携手协作。

  • 标签: 企业沟通 政府 职能部门 生命力 保持 创新
  • 简介:他是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之一.他与二战后几乎所有西方著名经济学家都颇有渊源,非师即友,他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推翻了二百年来西方经济学家在此问题上的传统认识。轰动西方经济学界。1991年,他作为唯一不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业余时间,他还是一位摄影师、书法家及艺术收藏家。他曾在大陆掀起了三波热潮:上世纪80年代,张五的声名始播于中国内地。并很快超越了学术圈。其间.两度晤见中央领导人.并向中国高层领导推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学消息报》开始刊登张的文章,沉寂了四年的张五再次受内地关注。2000年之后。张五常开始在中国的高校巡回演讲,备受追捧,成为"明星"学者。

  • 标签: 张五常 新制度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方经济学界 香港 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