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文献没有王昭君与琵琶有关系的实证。说王昭君出塞怀抱琵琶,来源于晋人石崇《王明君辞》的猜测。昭君怀抱琵琶虽然于史无稽,却流传千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究其原因,乃在于昭君是和平使者,人民愿意把美好的事物都附会到她身上。

  • 标签: 昭君出塞 怀抱琵琶 王明君辞 历史附会 和平使者
  • 简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故事,往往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演绎,就变成了具体而生动的传说,同时也成为很好的文学母题,“昭君出塞”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汉书》中寥寥不到百字的记载,到元代马致远四折一楔子的杂剧《汉宫秋》,再到现当代郭沫若、曹禺的剧本《王昭君高阳先生20多万字的历史小说《汉宫春晓》,昭君的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文人的加工,渐渐由貌似简单的宫廷秘闻,演变成了妇孺皆知的传说和戏文。

  • 标签: 《王昭君》 艺术形象 嬗变 “昭君出塞” 《汉宫秋》 中国历史
  • 简介:《东记》为明陈第所撰,这是我国记载台湾情状台湾先住民——高山族生活习俗的最早的一篇文献。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为明代将领、音韵学家、诗人和旅行家。万历壬寅年(1602年)冬,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至东(今台湾)追剿倭寇,亲历台南至高雄一带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了高山族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写下《东记》,并抄赠沈有容,被辑入《闽海赠言》。《东记》是他利用在高山族寻访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而成。如他自己所言:

  • 标签: 文献价值 高山族 生活习俗 生活情况 实地调查 沈有容
  • 简介: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著有《东记》、《毛诗古音考》等,为明代名将、旅行家和古音韵学家。曾随抗倭名将俞大猷学兵法。明万历初仕于古北口,由戚继光

  • 标签: 东番记 陈第 俞大猷 毛诗古音考 明万历 抗倭
  • 简介:西汉的王昭君,在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上,不仅起过一定的作用,而且还给汉匈两族留下深远的影响。然而,有的古籍,比如《琴操》所记载的王昭君,却颇有些怨妇形象,这是值得辨析的。

  • 标签: 《琴操》 王昭君 西汉
  • 简介:在总结《华夷译语》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举例分析了明代《西馆来文》的文献面貌,并对东洋文库本来文及若干篇散见来文分专题进行了史料笺证。作为《西译语》之重要组成部分,《西馆来文》藏文部分与杂字之间存在密切的文献生成关系,来文汉文部分应是其未得传世的藏文原本的规范化译文。来文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明代中央与藏区关系中重用僧官、重视朝贡的历史事实,其所记职名、事件可与汉藏史籍互补互证,史料价值应得到充分肯定。

  • 标签: 明代 释例 史料价值 研究成果 举例分析 历史事实
  • 简介:前言中国人迁居海外历史悠久,它主要发生在沿海的粤闽地区。在宋末明初,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到闽西、粤东、赣南的广大地区,而又以粤东梅州地区为盛。这些南迁的汉人,起初在江淮等流域滞留达好几个世纪,这为他们进一步南下带来了吴、楚等古老文化,后来迁徙到了南方,并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而成客家人。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地起伏。

  • 标签: 客家人 视域 民俗 梅州地区 粤东北 古老文化
  • 简介:<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大致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医治战争的创伤,到1949年基本上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0年起,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到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71亿法郎,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50年的4,248亿法郎增长1.06倍,翻了一。此后又用了15年时间,到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889亿法郎,比1950年增长3.98倍,基本上翻了两,年平均增长率为4.9%。法国经济翻了两以后,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 标签: 国民经济 年增长 法国经济 运输方式 高速公路 公路网
  • 简介:牡丹社之役事发后,沈葆桢奉命巡台,提出"开山抚"。沈葆桢治台期间的抚思想由"民皆赤子"、"怀以柔德"、"恩威咸宜"三部分组成。其中,"民皆赤子"是其抚思想的核心;"怀以柔德"是其抚思想的基本方针;"恩威咸宜"是其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沈葆桢在台湾时期的抚思想既受到传统处理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其早年的戎马经历对时局的认知有关。

  • 标签: 沈葆桢 抚番 台湾地区 抚番思想
  • 简介:《安平县杂记》系台湾文献丛刊第五十二种,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原抄本收藏在台北图书馆。其成书时间、作者均无记录可寻,据编印者推测,可能为日据时代台湾的上层知识分子所著。《安平县杂记》内容广泛,对古安平的风俗人情、住民生活、物产、

  • 标签: 《安平县杂记》 四社番 台湾省 汉化过程 行政管理体系 生活习俗
  • 简介:"家西"人的民间灶神信仰呈现了藏民族传统习俗与汉式灶神观念融合为一体的特色.本文拟从"家西"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意义入手,探索在民俗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家西"民俗变异融合的规律,思考"家西"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如何实现族群的认同和加强自我主体性的意识.

  • 标签: 灶神 家西番 象征符号
  • 简介:客家华侨文化是客家人善于迁徙的注解之一,也是客家文化中最具有鲜活故事的篇章。在近现代历史上,梅州客侨文化可圈可点,其中客家“过”歌谣是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者关注研讨。“”在中国历史上被用来指那些未开化之地,东南沿海一带的族群用“”泛称南洋一带土著民族,而“唐”则泛指中国,“过”指唐人到南洋,“转唐山”指华人回到原乡。

  • 标签: 华侨文化 族群认同 客家人 集体记忆 歌谣 中国历史
  • 简介:在中古時期的吐魯,田土的種類中有"部田"、"常田"等。但何爲"部田",學術界則衆説紛紜,莫衷一是。本文認爲,部田可能與水利灌溉的關係最爲密切,因爲吐魯主要靠天山的雪水灌溉,土地的好壞取決於是否有灌溉用水,並隨灌溉用水的有無、多少在變化。部田在文字上與薄田相通,中古時期的"白田"指旱田,而從音韻學、文字學角度考察,薄、白又相通,即"白田"之"白"與"薄田"之"薄"也是相通的。由此可知,"部田"是旱田,是無法澆灌或不能盬C水利灌溉的土地。與其相對的"常田"則是能夠保證水利灌溉的土地。

  • 标签: 吐魯番 部田 常田 旱田
  • 简介:《王昭君变文》的创作年代虽然没有定论,但是通过史料可以推断其创作于敦煌被吐蕃占领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对昭君故事进行改编创作,并赋予昭君悲剧性女性像色彩。作为一种庶民文学形式,变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敦煌普通民众的生存形态心理状态。

  • 标签: 《王昭君变文》 敦煌 吐蕃 庶民像
  • 简介:明代茶马制度不能简单地称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明代的茶马制度重在“得固围”,“得”在于建立确保卫所下的属体制,设官“编族”,铺展为类似于编户的基层组织。属体制源自元代,明代嵌入了以茶怀柔的新因素。从而将茶马制度内嵌于属体制之中。

  • 标签: 明代 茶马制度 属番体制
  • 简介: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乐器演奏而得名。客家十音乐是历代客家民间艺人传承的民间器乐曲,其乐曲标题多描绘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习俗情趣,如《碧水山崖》、《湖光柳色》、《好花圆月》、《梅兰菊竹》、《莺歌燕舞》等。此外,客家十音乐还吸收了历代戏曲剧种中的曲段、唱段和曲艺作品等。

  • 标签: 闽西客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 国家级 民间器乐曲 乐器演奏
  • 简介:一、前言从1950年以来,正是台湾由传统开垦型态农业社会转变为小农经营型态农业社会的开端,政策的施行改变了土地的分配与利用,经济活动则一步一步逐渐转变成为以生产产品为主的工业社会。子湖客家村完整地经历了半世纪以来的变迁,可以看成是整个台湾的缩影,这个变化称为“沧海变桑田”应不为过。类似的这种转变型态,现在正在全世界某些地方以不同方式再现。包括有形的地形地貌改变,新兴建筑物出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的生活习性与谋生方式的变化,都是值得大家回味与思考,也是值得客家人对于这种改变的评判。仅与记下当作大家参考。

  • 标签: 社会变迁 客家人 环境 农业社会 生活习性 小农经营
  • 简介:我16岁那年,报名参加了村子里的"轻骑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参加排练的第一部现代戏是《智取威虎山》。奇怪的是,导演管事的根本就没有给我分配角色,我只是在大伙儿排练的时候坐在一旁观看。

  • 标签: 《智取威虎山》 李玉 思想宣传 毛泽东 现代戏 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