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杨杏佛,我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杨杏佛一生追随孙中山。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杨随即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远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又南下广州,任孙中山秘书。杨杏佛的革命之心如此坚决,以至于在
简介:屋是挂在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都是山。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山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简介:越南母道信仰蓬勃,其中柳杏公主被誉为第一女神,香火鼎盛。本文依序考察越南女神——柳杏公主的各种越南汉喃文献资料(包含笔记、小说、仙传、神敕、神迹、玉谱、降笔、对联、题诗、演音、嘲文、显灵传说、民间故事等),探索柳杏公主故事的发展演变之迹,以藉此呈现越南母道信仰的丰富多釆,并彰显越南汉文小说(如《传奇新谱》)与越南民间信仰关系深厚之一端。此外,本文还注意到受中国道教影响的越南柳杏公主信仰,甚至回传到广西京族来,这也是中越两国道教文化密切交流的一项明证。
简介:惨烈羊山集羊山集位于山东省东乡县西北,是个有居民千余户的大镇。这个古老的镇严依山而居,此山名日羊山。它东西走向,五华里长,东头有一个圆圆的山包,似仰着的头;
简介:增城市的招贤山,位于今荔城镇外17公里,主峰海拔78米,周围有五座120米-180米的山为主山的屏幛,形成若干个山洞,名叫招贤山洞。招贤山的前身叫石子窿,是一座从平坦的土地上隆起的石头山。据清代《增城县志》卷二“山篇”云:“招贤山,邑治北四十里,在崇贤都上多块石,昔日有贤人隐此,或云:即孙蒉、王佐,与邑人张度元季时遁迹处,故山与都,皆以贤名。邑人张渐逵著《招贤山》诗云:
简介:福州的长安山并不是一座著名的小山,却是我心中永远的山!山上一座木构的无名小亭,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亭子。我四年寒窗的福建师院中文系大学生活就在长安山中。课余饭后,同学们经常登山入亭,眺望山远地阔,叙谈海阔天空。最近翻阅了当年的几本日记,往事一幕幕浮现脑际……
简介:
简介:1925年4月18日,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在上海成立。确定杨杏佛为葬事筹备处主任干事,负实际执行责任。4月21日,杨杏佛陪同宋庆龄、孙科、何香凝等人前往紫金山选择墓址。在此之前10天,他们由北京南下路过南京时已去察看过一次。
简介:出岐山县城往东北,沿岐(岐山县城)青(青化乡)公路(北线)走25公里,便来到了崛山脚下。
简介:战争,对于高手来说,做起来行云流水,如艺术一般。
简介:一般明版残书,即使是白绵纸嘉靖本,直到'文革'前都还算不上什么.普遍把明版残书当善本来卖,只不过是近几年间才有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例外,个别稀见的明刻残本过去也一向为人珍重.我得到的这部《定山先生集》残本,带有'文革'前中国书店的标价签,写明时价是'1本8元'.这当然非同寻常.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如此高价出售残书,自然会有他的道理.
简介:成都西部,距大邑县城15公里,乃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其得名传日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明左翘《鹤鸣观记》:“山之妙高、留仙、天柱诸峰.品列如飞鹤之形:妙高、留仙左右对峙。如鹤舒展之两翼.矗立于中央之天柱峰乃鹤顶,其东西两涧合流处为鹤啄,至啄尽处.冲流屹立一巨石为鹤衔丹书。天柱峰后与大坪山麓衔接之低凹地带,乃鹤顶,大坪山乃鹤背,其绝顶之冠于中锋乃鹤尾。”清《四川通志》:“鹤鸣山形如覆翁,有石类鹤,故名。”清乾隆《大邑县志》引李膺《益州记》:“鹤鸣山有麒麟、白鹤游,故名。”
简介:清末民初由个人撰写的日记传世不少,陈光前的《迪山日记》是其中之一。《迪山日记》始记于1906年,终于1932年,版本保存完整,内容涉及西昌的民风民俗、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内容;日记中有大量的对联、游记、诗词、报刊文摘;作者本人喜好赵孟頫书法,日记均用毛笔楷书书写,俊秀飘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和书法鉴赏价值。
简介:郑仁山(1894—1984)原名淳生,字止安,号江郎山人,浙江江山人。1925年考入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教员,上海关术会篆刻教师,丽水省立联合中学、联合师范教员,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讲师。
简介:梵净山金顶上面,有两座佛殿,一曰释迦殿,一曰弥勒殿.我上次写的游记中,引用了两佛相争,劈分金顶的传说.这次重来,听到关于这两座佛殿的另一种说法,更为可信.照此说,劈破金顶设两殿,是两佛并立同管世界的象征,不是两佛相争的结果.因为佛是不会为地盘而相争的.
简介:天目山是江南名山,古称浮玉山,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天目山有关的名词有浮玉山、天目山脉、天目山区、天目山中山、天目名山、东天目山、西天目山、南天目、北天目等等。天目山作为客观实体与人发生关系,并不断地被人利用,被人认识,其名称和内涵也随时间而变化,弄清楚它的历史面目非常困难,但了解掌握天目山的历史,对促进天目山区的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和旅游发展是有益的。
简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民国十五年(1926)作过维修。该塔占地136平方米,塔高七层35.5米,八角形,楼阁式砖塔,花岗石基脚。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塔身各层置假平座,塔刹为铁铸宝瓶状。有螺旋梯可达塔顶。
简介:傅山手书碑珍存于城关镇小横沟村中之玉帝庙内.此碑身高1.6米,宽0.66米,厚0.16米,系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所造.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刻有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博山先生为重修玉帝庙亲笔撰写的行书碑文,原文如下:
“二字师”杨杏佛
山屋
越南女神柳杏公主汉喃文献考索
喋血羊山
招贤山诗话
魂牵梦绕长安山
桂山新绿
山鬼图
湖山春晓
杨杏佛与孙中山葬事筹备处
西歧崛山
古勒山之战
《定山先生集》
道源鹤鸣山
《迪山日记》序
郑仁山作品
属于未来的山
天目山考
狮雄山塔
傅山手书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