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储安平,民国时期政论家、作家,40年代末著名的政论杂志《观察》周刊的主编。1909年,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农民家庭,出生后仅6天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一直漂泊在外,从小由祖母抚养长大。然而14岁那年祖母也撒手人寰,此后储安平离家外出求学。幼年的不幸使他很小就养成独立、自强、耿直的性格。1928年经过发奋攻读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新闻系,当时的光华大学云集了20年代中国最活跃、最著名的知识分子,胡适、张东逊。钱基博、罗隆基、潘光旦,徐志摩、吴梅等人都在此任教,他们的学识气质及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影响了储安平一生的道路,在他们的影响下,年轻的储安平即开始关注时事,学写政论文章。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报社做记者。1936
简介: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学历史教育在凝聚两岸共同历史记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其他任何途径无法取代的。有关抗日战争,海峡两岸的课程标准、教材观点、重点史实叙述等诸多方面异多同少,尤其是关涉国共关系时,两岸基于各自立场看法迥异。意识形态差异是凝聚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最大的阻碍。台湾历史教材的内容虽然视野广阔,但抗战史部分并未重点讲抗战,而是刻意淡化国军抗战英勇事迹及日军侵华暴行,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更是避而不谈。这当然与台湾多年的“蓝”“绿”恶斗、“台独”势力猖獗的特殊政治生态有关。相较而言,大陆教科书不吝篇幅描述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英勇抗战,显然大度有加。海峡两岸应努力克服意识形态束缚,在“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的基础上,共同编写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此凝聚两岸共同历史记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