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方题为“当箭碑”的青砂石碑刻,乃是1990年3月22日该馆田野调查队在农村征集到的.此碑原立于土溪乡赵家村一三岔路口,保存完好.碑长73厘米、宽46厘米、厚11.2厘米.弧形碑首.碑眉为字径8.5×5.8厘米的“当箭碑”三字,楷书,横写.碑文亦楷书,共8行,竖写,字径4×2.6厘米.文为:下民姓士赵泽富同李氏所生孩男青林命犯将军箭伏祈长命富贵易养成人上走岩峰场下走土溪场左走静边市光绪拾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立此碑立于1887年,“当”字应为“挡”字,叫“挡箭碑”,也有叫做“将军箭”或“指路碑”的.民国年间的《渠县志(?)礼俗志下》中说,该县民间“初生子命犯独木关者,支一木于桥下;犯将军箭者,立指路碑于三岔路
简介:<正>岳端(1671—1704),又写作袁端、蕴端。字兼山,又字正子,号玉池生,别号红兰主人,又称长白十八郎、东风居士。岳端的家世比较显赫。祖父阿巴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个儿子。崇德元年(1636)封饶余贝勒,八年授奉命大将军伐明,破山东、河北共八十八城。顺治元年(1644)进封为饶余郡王。父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封贝勒,八年爵号改安郡王,十四年进为安亲王。他一生军功颇多,尤以平定三藩之乱为最著,在班师回京时,康熙帝于卢沟桥南二十里行郊劳礼,给予隆重地迎接。岳乐于康熙二十八年卒,生前的境遇相当不错。但到了康熙三十九年,被贝勒尼诺弹动,追降为郡王,并削
简介:王辅仁、陈庆英著《蒙藏民族关系史略》云:“在历史上抛开传说,第一个和西藏发生关系的蒙古王室成员是阔端,而不是传说中的成吉思汗。”①又说:“阔端从和林回到凉州时,已是一二四七年初,直到这时,萨班和阔端才在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②樊保良撰《蒙藏关系史上的两位拓荒者──阔端与萨班》一文③,重申王辅仁、陈庆英的观点。此说影响颇大,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谨就平时读书所见,对此作一些粗浅的考证。一、问题的提出藏文著作《述说大蒙古地区佛教源流之胜教宝明灯)(以下简称《胜教宝明灯》云:“藏历第四饶炮火兔年(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四十五岁时,抵吐善之卫地,第悉·觉噶(sdesridicdga’)和蔡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