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璜(1664—1723),字滋衡,原籍四川新繁,寓居扬州,为著名学者、遗民诗人费密次子,著有《掣鲸堂诗集》《贯道堂文集》。费璜自称'少负倔强,不能屈意当世'(1),平生以布衣自处。其诗气雄声宏,李调元称'蜀中诗当以费滋衡璜为大宗,其诗如百战健儿,三鼓不竭',时有'少陵风格'。(2)尤擅追摹古乐府,李果称:'滋衡寝

  • 标签: 清初诗人 诗人费锡璜 费锡璜简谱
  • 简介:联是我军历史上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猛将,也是刘邓大军中的主将,更是刘伯承、邓小平的爱将。陈联建国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 标签: 建国后 将军 八路军一二九师 邓小平 夜袭阳明堡 司令员
  • 简介:朋,是一个曾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留下有两处重大痕迹的人。五四运动时,他是发动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曾先后担任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1926年9月到江西,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江西党务指导委员时,一手创建了极端反共团体“AB团”,是AB团的主要领导者。

  • 标签: 创办人 五四运动 中国历史 联合会 学生
  • 简介:恭王府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王府建筑群落。'晋斋'是恭王府里最有特色的殿堂之一,关于它的名称由来,以往的研究多认为是恭亲王奕所起,经过考证,笔者认为'晋斋'实则是小恭王溥伟所起。

  • 标签: 恭王府 锡晋斋 奕訢 溥伟
  • 简介:余嘉(1884--1955)是著名文献学家,所著《四库提要辨证》一书,订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舛错讹失,是研究古籍和学术史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余嘉还对学者撰述之时引用古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关于引用古书记卷数起于何时、引用古书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引用古书所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和如何根据古书引文进行考辨等,都具有卓见特识。

  • 标签: 余嘉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提要辨证》 引用古书
  • 简介:本文认为当下的刘鸿研究中存在贴标签的现象,先将其归属为保守派,然後就从保守的定性观察他的一切,结果是遮蔽了刘鸿的真实面相。梳理史料,可以发现他的一生陷在双重矛盾中而不能自拔:一重是政治理念上变革与保守的结构性矛盾,一重是个人品格中理性认知与趋炎附势的品质之间的矛盾。随着情境条件的变化,矛盾的不同方面此长彼消主导了他的言行,使得“变革”和“保守”两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出现在他的言行中,只有抓住这两重矛盾才能解释刘鸿的内心和一生。本文对变革与保守的矛盾,主要通过他出使之前参与“海防筹议”的讨论以及出使中对西方文明进行的考察予以分析,重在突出他倾向於洋务的一方面;对理性认知与趋炎附势的矛盾,主要通过他个人的性格特徵和官场中的利害关系进行分析。

  • 标签: 刘锡鸿 海防筹议 英轺私记 脸谱化 心理矛盾
  • 简介: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库伦旗,从清初崇德元年(1636)到民国20年(1931)被称作勒图库伦喇嘛旗,是内蒙古唯一政教合一的旗。在该旗,作为旗长的掌印札萨克达喇嘛统管着全旗的政教事务,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宗教首领。据库伦旗史志办的齐克奇研究,勒图库伦掌印札萨克达喇嘛的职位并不采用转世制,在历任的23代中,除了第3代、第22代,其他各代都是从青海省乐都县碾伯地方的藏族萨木鲁家族中选任①。据我考察,萨木鲁(Bsam-blo)并不是家族名称,而是哲蚌寺郭莽扎仓(Sgo-manggrwatahang)所属的一个康村(Khams-tshan:寺庙中大体上按僧徒来源家乡地区划分而成的僧团单位,若干康

  • 标签: 五世达赖喇嘛 库伦旗 喀喇沁 札萨克 政教合一制 巴州
  • 简介: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徐麟原来已是"拔贡",由于矢志光复中华,毅然舍去所谓功名,偕同陈光汉、马伯平和陶焕卿一行四人同去日本,想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因体检不合格而一同折返。回国后四人均捐了候补道,后来陶焕卿去南洋,徐、陈、马三人则去安庆候补,俟机行动。

  • 标签: 徐锡麟 吕公望 易水寒 风萧萧 士官学校 不合格
  • 简介:良任川省总督期间(1903—1907年),以其扩展的世界视野,促进了川省经济,因此他也拓展了清政府对西部藏区属地(dependency)的控制。他的做法虽满足了外国人在四川的部分要求,却基本上抵制了英国人自1904年以来从印度向西藏的入侵。

  • 标签: 四川总督 对藏政策 锡良 1904年 世界视野 清政府
  • 简介:郑家是新竹的望族,和台北板桥的林家、台中雾峰的林家并称。郑氏家族,本质上既不是土豪,也并无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是靠经商和功名,同时并进,而成为社会上的望族。此与板桥林家、雾峰林家先由土豪、再发展成为士绅的途径,有所不同。

  • 标签: 郑用锡 同时并进 社会经济基础 峰林 家先 郑家
  • 简介:1866年瞻对赏藏及其后收归川属是清末川边史上的重大事件。1896年,川督鹿传霖率先筹瞻川属,因清廷反对而功败垂成。随着英国在1903年第二次入侵西藏,清政府终于一改此前反对收瞻之旨,谕令川督良、驻藏大臣有泰及帮办大臣凤全筹瞻川属,此时良态度模棱两可,风全力主之,有泰则坚决反对,长达半年之久的争论终致筹瞻无功。1905年初凤全被杀后良开始用兵巴塘,对此瞻对藏官则直接出兵干预,良意识到筹瞻川属势在必行,遂在巴塘战事结束后力主收瞻,但因他地乱事丛脞而未及实施。直到1906年6月清军攻克桑披寺川边战事暂告一段落后,良奏设川滇边务大臣,在川边改土归流大幕拉启的时代背景下,时任川督赵尔丰终在1911年将瞻对收归川属。从清末瞻对问题的连续性审视,良督川时期筹瞻川属虽未实现,但以良为首的地方官员关于筹瞻川属的谋划和举措以及良筹瞻态度的变化,彰显出筹瞻川属已是川边内外交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同时客观上在鹿、赵之间构筑了联系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 标签: 锡良 瞻对 改土归流 新政
  • 简介:<正>清代驻北京的喇嘛被称作驻京喇嘛,他们在弘扬黄教上起着较大的作用。清朝赐予他们国师、禅师等名号,这些转世活佛即驻京呼图克图,他们均为康熙、雍正年间,以敕命被迎请至北京的。清廷在京师赐予他们坐床寺以为居住。为了避暑,他们一般夏季住在多伦诺尔的坐床寺。作为转世活佛,他们也承袭驻京呼图克图的地位和头衔,到了清末,驻京呼图克图有十二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974卷“理藩院·喇嘛封号”中所见的有:章嘉、噶勒丹哷图、敏珠尔、济隆、洞科尔、果蟒、那木喀、鄂萨尔、阿蔗、喇果、贡唐、土观呼

  • 标签: 塔尔寺 噶尔丹 理藩院 喇嘛教 活佛 多伦诺尔
  • 简介:瑞赞同以《仪礼》十七篇为孔子所定之说;认为《周礼》当出自六国时人,非必出于周公,亦非刘歆伪作;《礼记》中如《王制》和《礼运》这样有着完整意义的篇目,当可分篇别出,《王制》为孔门弟子所作。在重视经学家法的观念下,皮氏对《周礼》、《王制》给予了很多关注,力图通过对《周礼》、《王制》的解析以明今古文之分。皮瑞治经重今文,并强调经学之微言大义,他对古礼多从礼之义的角度来认识。

  • 标签: 皮锡瑞 《周礼》 《仪礼》 《礼记》
  • 简介:勇,字毅若,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福建龙溪(今龙海市)人,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最为器重的洋务干将,也是把西方会计理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 标签: 会计学 专著 首部 西方会计理论 湖广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