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古城多为夯土城墙。春秋时在墙上增筑雉堞,并设悬门和发梁。战国晚期筑起城门楼。继而在城墙外壁设马面,以御逼近城墙之敌。汉代出现了包砖的城墙,但砖城推广得相当慢。明以后县级的城垣才多为砖砌。瓮城虽出现得很早,但它和马面的结合要到汉代才完成。至明代,则不仅有外瓮城,还有内瓮城,形成复合式瓮城,更强化了防御能力。攻城时,城门首当其冲。西周时发明了攻城门的冲车和逾城用的云梯。唐代则有车梯,宋代改进成对楼天桥。攻城时除了逾城墙之外,还可挖掘地道。火药应用于战争后,穴攻发展成坑道爆破战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和张献忠均曾用过此法。攻门、逾墙、挖地道及坑道爆破等法,有条件时可配合使用。此外古代还有若干攻城器械,如桥车、巢车、饿鹘车、扬尘车、檑木飞梯、吕公车等,由于缺乏实物资料和详明的战例,其效能还不十分清楚。
简介:梅瓶是唐以后古代南北瓷苑中常见的一种器皿,特征是小口,短颈,腹修长,近底处微外撇,全器成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关于梅瓶,一说以为是容酒的器皿,又称为“酒经”或“经瓶”。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卷三记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口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磁州窑梅瓶,上书“醉乡美酒”和“清沽美酒”,可知宋代时梅瓶确是用于盛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