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孔庙、国子监图》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国子监辟雍刚建成时绘制的孔庙、国子监图,是研究孔庙、国子监历史的珍贵资料。

  • 标签: 左庙右学 辟雍
  • 简介:《乾隆京城图》是北京史地考证的重要依据和了解18世纪中叶北京城面貌的最具权威的形象资料,但其尺幅巨大,查阅十分不便。2006年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制成电子版的《乾隆京城图》,以方便人们随身携带,快速查阅。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一电子地图项目的设计目的、设计思路及应用的相关技术

  • 标签: 《乾隆京城全图》 电子地图 考古
  • 简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收藏有《桑园围图》碑刻一块,该碑刻原嵌在南海区西樵镇海舟村河神庙内,毁庙时曾被移作铺路石,故表面曾粘满石灰砂,也受到了一定的磨损。该碑为墨料石质,作长方形,高1.42米,宽0.83米,厚0.07米,右边缘及右下角

  • 标签: 《桑园围全图》 碑刻 马浚泉 邹伯奇 清朝
  • 简介:随着各种墓志、碑刻的出土与刊布,以及部分鲜见的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学者们在《唐刺史考编》面世以后,积极利用这些新刊碑刻、墓志及文献等对其予以增补、校正,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补正和研究论文,使之不断完善。近年,唐代相关的墓志资料又有进一步的整理和公开出版,其中内容颇可进一步补校现有学术研究成果。本文仅就笔者所见的相关资料,整理其中部分与唐代刺史有关联的内容,在比照《唐刺史考编》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原书凡例与道州郡编次顺序,对是书及已有研究成果略做订补和考校。经梳理考证,本文共补校《唐刺史考编》京畿道、关内道、陇右道等15道的华州、同州、岐州等47州55条刺史相关文献,其中新增17名刺史在41州的任职、任期手睛况,校补刺史任地、任期15处。同时增补《唐方镇年表》忠武军{i度使之阙一处。

  • 标签: 唐刺史考全编 刺史 墓志 唐代
  • 简介: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幅贴签为《地理图轴》的舆图长卷,其实际绘制范围为清代广东的沿海地区。文章介绍了长卷的绘制方法、地理范围,重点介绍了图卷中的南澳岛、万山群岛、海南岛三大主要岛屿,并进一步考证了其具体绘制年代。

  • 标签: 天津博物馆 《地理图全轴》 广东沿海岛屿 清代
  • 简介:2003年10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发现一座西晋墓(2003JHM1),清理出武士俑、牛车、角兽、马、灶、井、多子橘、俑等文物23件(套)。根据墓葬形制与随葬品判断此墓时代为西晋中期。

  • 标签: 西晋中期墓 山阳故城 角兽
  • 简介:二十年前在某外人处买得“澳门广东全省文会元进士何记荣利”银票一张。票系直型,长220、宽118毫米。票的上端横书二行“澳门广东全省文会元进士”。其下为一长方形边框,框内上面横书二行“何记荣利”。其下右边起第一行直书“率卷德厚×定到”字样,并盖有现银等字的朱章壹颗。第二行直书“索字号该银壹大员”,在“索”字上盖有一圆形朱章。

  • 标签: 澳门 荣利全壹大员票 形制 中国 流通范围
  • 简介:宁明花山岩画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在崖壁上的古老历史画卷,是当时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地质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宁明花山岩画产生了诸如岩体开裂、钟乳石覆盖、剥落、褪色等一系列病害,造成部分岩画图像残缺模糊、漫患不清,严重影响到画面的完整性,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主要参考字画修复中"全色"和"接笔"两种方法,从艺术学角度对受病害侵蚀的残损岩画图像展开"图",旨在最大限度地还原岩画图像的原貌。研究成果对于了解骆越先民的作画意图、研究画面信息、分析岩画图像的组合方式意义重大,为日后岩画的复原工作提供基本的分析评估资料,也为类似岩画图像的辨识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宁明花山岩画 病害图像 全图 数据统计
  • 简介:1975年,一百名抱有明确目的的人们,为了实现他们多年共同的夙愿,聚集到了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是移民的后代,移民是构成美国这个工业城市的中坚力量。全美国为纪念美国革命二百周年举行的庆祝活动使这些热情的人们认识到了移民对克利夫兰的影响。他们想看到一

  • 标签: 克利夫兰 庆祝活动 美国革命 俄亥俄州 博物馆工作 工业城市
  • 简介:在线热解-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xGC/MS)可用于鉴别亚洲漆的种类:不同产地的漆树,其汁液内的主要成分不同,通过分析这些油溶性成分可以鉴别漆液来源。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的汁液以漆酚(urushiol)为主要成分,这种漆树主要生长在日本,中国和韩国;Toxicodendronsuccedaneum以虫漆酚(laccol)为主要成分,生长在越南和台湾;Glutausitata以缅漆酚(thitsiol)为主要成分,生长在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鉴别漆的品种既能了解古代文化,又能保护修复漆器。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样品量 虫漆酚
  • 简介:采用矿山考古、模拟实验等方法,对中国商代采矿技术进行论证后得出如下论点:商代,探矿采用了重砂法和工程法.地下开拓采用竖井、斜井、平巷等多种井巷联合进行.采掘工具已使用铜质专门器.采用多种型、式不同的"预制"木构件,用于各地矿山井下,形成了规范的井巷支护技术.矿山提升采用滑车等简单机械.矿井采用自然通风.井下有了排水槽、水仓等排水设施.井下采用火把式照明.

  • 标签: 商代 江南 铜矿开采技术 探矿 采矿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学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学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大面值硬币的防伪要素包括硬币的外形尺寸(直径、厚度等)、重量、颜色、手感、表面光亮程度,以及金属成份还有硬币正、反两面上的图案和文字的形状(字体、字型)、位置、大小和错落起伏的规律,特别是有注明着微小字符(钱币生产厂、地点和设计家的缩写字母)和图样中隐匿的标识等。

  • 标签: 硬币 生产厂 防伪技术 标识 要素 地点
  • 简介:称蒙古族为"蒙兀",称之为"朦瓦",称之为"盟古",明初修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他率部先后灭亡了塔塔儿回部、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篾儿乞惕等部落,统一了大漠南北,于元太祖元年(1206年),集蒙族各酋长于斡难河开会,建九旒白旗,即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宁夏固原)西南之清水县.太宗窝阔台继位后,于太宗七年(1235年)再侵南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

  • 标签: 《辽史》 《新唐书》 军事集团 宋孝宗 《元史》 明初
  • 简介: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一朵绚丽的奇葩,热带的地理环境与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是人类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要的饮品之一.对于黎族人来说,最好的饮料莫过于酒了.下面从黎族的酿酒技术及酒器来探讨特有的民族风俗.

  • 标签: 酒器 黎族 民族风俗 地理环境 少数民族 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