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一般钱谱里熙宁书钱以“省冠”为代表,折二书钱似未有所闻。随着北宋钱币的大量出土,熙宁书钱时有发现,据拙藏所知,熙宁元宝钱有多种书存在,折二熙宁重宝也有“缺笔熙”钱面世。

  • 标签: 北宋钱币 文物 中国 元宝钱
  • 简介:王莽以发行不足值货币搜括天下财富,最后自食其果。然其货币品种繁多,式样奇特。书“大泉五十”出水于襄樊汉江,其四字巧妙相连,为各谱未载。

  • 标签: 大泉五十 货币 王莽
  • 简介:《旧唐书·食货志上》载:“初,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这是中国钱币史上第一次由名家制词并书写钱文的明确记载。

  • 标签: 开元通宝 旧唐书 开元钱 欧阳询 给事中 钱币史
  • 简介:笔者藏有两枚品古钱。一.面“工”字五铢钱五铢钱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前后铸行7百余年,其版别十分复杂,更有人在币上进行“外科手术”,盗铜牟利,形成磨郭、剪边、埏环和对文等异常现象。笔者所藏系磨郭(边)五铢钱。

  • 标签: 古钱 五铢钱 外科手术 异常现象 “工” 汉武帝
  • 简介:2006年春,凤阳县李二庄乡濠光村西100m处,第三濠河桥的东岸,挖土修坡时,从砂石层下发现一团锈结古钱。破开成块状,钱身锈色深绿,有少量白色的石灰质。经清理,计103枚,其中乾元重宝52枚,早期开元通宝41枚,西汉五铢8枚,东汉五铢1枚,另一枚就是本文所述这枚开元通宝品钱。

  • 标签: 开元通宝 唐代 100m 乾元重宝 凤阳县 五铢
  • 简介:乾元重宝铸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以一当十,面文隶书,钱体大小、轻重不一,版别复杂。初铸者径26~30mm,重6~10g。乾元二年(759年),铸背重轮乾元重宝,以一当五十,径30~35mm,重20g左右。这种不足值的虚值大钱立刻引起币制混乱,斗米涨至七千钱,政府不得不允许旧开元钱与乾元钱均以一作十,重轮大钱一当二十行用。代宗即位(763年)后,又恢复开元钱一当一旧值,改乾元小钱以一当二,重轮大钱以一当三。3天后,又规定乾元重宝不论大小,概以一当一通行使用。从此,厚重大钱不再进入市场,多改制器物。

  • 标签: 乾元重宝 小平钱 开元钱 大钱 唐肃宗 钱体
  • 简介:甘肃通渭发现大泉五十品祁永忠笔者曾从一农民手中购得两枚大泉五十品,介绍如下:其一为直径2.5、厚0.15、穿0.8厘米,重5克(图1)。该钱生坑绿锈,背郭内四周匀称布有四个符。其二为广穿大泉五十,径2.5、厚0.1、穿1.2厘米,重3克(图2)。...

  • 标签: 大泉五十 甘肃省 通渭县 异品 农民 绿锈
  • 简介:近年来,中国东三省地区大量出土金朝的窖藏钱币,在出土的钱币实物中偶然能见到一类形制特殊的楷体"绍兴元宝"铜钱。此类钱币的特征是:文字风格特异,笔划细弱;平背;轻薄;制作粗糙等。根据其最主要特征,暂称此类钱为"书细字绍兴元宝”。

  • 标签: 绍兴 铸钱 安南 窖藏钱币 文字风格 东三省
  • 简介:近年来,随着古币集藏人数的不断增加,古钱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一些不常见的,不被人重视的,甚至脱谱的古钱渐渐浮出了水面。当然,这里指的官方铸钱,而非民间的私铸品。这类钱的特点是制作精整,形制规范,体大厚重,明显官铸风格。笔者收藏的一枚成平元宝小平书,此钱四字与普通咸平字字不同,“成”字和“宝”字尤为明显(见图)。

  • 标签: 咸平小平异书钱 北宋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户部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选址天津金钟河畔。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定名为造币总厂,也称天津造币总厂。由于清代中央设厂较其它各省要晚,银元铸造时间短暂,加之中国旧有的银两制度,银元究竟是以“两”还是以“元”为单位,成了清末政府币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以致总厂从设立之初至宣统二年(1910年)所铸造的银元多未发行成功。如: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铸造的户部光绪元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铸造的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光绪三十三(1907年)年铸造的丁未大清银币、宣统二年(1910年)铸造的宣统年造大清银币等。这些银币大都为样币或试铸性质,实际并未投人流通使用,今已成为藏家们心目中的珍稀品种。

  • 标签: 银币 大清 银元铸造 光绪元宝 宣统二年 币制改革
  • 简介:1991年《安徽金融研究·钱币增刊》第三期上曾刊登过我写的一篇短文“和五铢钱同出的品”在文中我简单的介绍了一枚和西汉五铢一起出土的长方穿形铜钱。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一时无法说清它是钱是物。只知这东西和五铢钱出自一座西汉墓,而此墓又距离西汉武帝的陵寝茂陵不远,且出土时放在一个陶罐内,当时五铢钱有120多枚,长方穿形钱有7枚。我有幸获得五铢钱11枚,长方穿形钱1枚。

  • 标签: 五铢钱 西汉 出土 咸阳 陵寝 汉墓
  • 简介: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同性质的陈列和展览,都极力寻求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特征的展示方式,以期收到理想的社会宣传效果。马克思主义美学主张从审美上去理解现实,用艺术形象进行思维,我想结合民俗性陈列与展览的特殊要求,陈述一下我对如何使观众“从审美上去理解现实,用艺术形象进行思维”的理解和想法。我认为摹拟

  • 标签: 民俗性 美学主张 艺术形象 演示法 展示方式 展示形式
  • 简介:王国维先生倡导以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相印证,提出的“二重证据”,已成为上古中国研究之圭臬。近年来,简牍文献的整理与发表,为早期儒家经典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或能校订旧说,或能补缺去伪,有价值的成果颇多,蔚为大观。最近,武汉大学徐少华先生的新作《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下文简称《探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版)出版,收录了他十余年间关于早期儒家学说的重要成果,文章尔雅,颇能比析疑,

  • 标签: 儒家学说 简帛 简牍文献 民之父母 传世文献 郭店楚简
  • 简介: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流通制度亦相应变革。纵观朱元璋建明前铸行大中通宝和有明一代的货币制度演革过程.除明前期曾实施的纯纸币流通外.铜钱一直作为朝廷的法定货币之一.与纸币、白银共同构成其时的流通货币结构。因此钱、钞与白银制度同属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在明货币经济史研究中.明钞与银两一直是诸家潜心研究的课题.而对明钱法则尚未及作系统探讨。为此。试考其要。

  • 标签: 明代 商品货币 变迁 流通制度 纸币流通 社会经济史
  • 简介:在唐五代,流行着一种名为“五兆卜”的占卜术,其与龟卜、易筮、式等同为当时官方认可的“卜筮正术”。从传统文献及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五兆卜是以算子为卜具,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一种占卜术,其揲蓍基本上是模仿了《周易》筮法,即用36根算子经过六变而形成一卦,而每变又有五个演算步骤。五兆卜在唐五代时期得到普遍应用,大约进入宋代以后,这种占卜术渐趋没落而最终消亡。

  • 标签: 五兆卜法 揲蓍法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