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明嘉靖武铜像是1959年山西省石楼县文管所征集入藏,同时被征集到的还有武大帝侍从周公和桃花女的铜造像各一座。

  • 标签: 真武 1959年 石楼县 山西省 征集 铜像
  • 简介:本文以陕西佳县白云观武大殿东、西壁所绘的武修行图为中心,探讨该壁画的相关环境、故事来源和图像风格,以及对该壁画排序的宗教意义与佛教因素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白云观 真武修行图 佛教因素
  • 简介:1998年12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在重庆忠县一座南朝刘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发现了二枚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铸造的永光钱^①。钱重二铢。钱文薤叶篆书体,篆法细腻,纤巧绮丽,飘逸飞动,透射着强烈的六朝时代风格和神韵(图l、2)。

  • 标签: 永光钱 忠县 六朝时代 铭文 古钱币
  • 简介:谢颖苏在清代台湾书画史上声名显赫,兼具诗、书、画、印四绝才华,其篆刻入妙,宗汉代与清代。《瑁樵篆》为后人收集谢颖苏印拓一百方,粘贴印谱上,采用线装而成的孤本。谢颖苏篆刻的风格,白文以汉印为主,方笔多,比较浑厚,用刀痕迹明显;朱文则受清代浙派刻法的影响。《瑁樵篆》印谱中有他人名号章57方。本文考证这些名字、称号章印文涉及的人物包括徐继畲、鹿泽长、杨承泽、洪范、林国芳、黄赞汤、霍明高等人士,其中,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们都是当时重要官员和文人士绅,从中亦得知谢颖苏交游的对象包括名公巨卿和文人士绅。

  • 标签: 谢颖苏 琯樵真篆 徐继畲 黄赞汤 霍明高
  • 简介:出土于太原东山的《□憘墓志》记述了墓主作为军事将领的一生履历,其中两次出现“大贤”一词,为鲜卑语汉文音译.梳理碑志和文献中出现的大贤,“大贤备身都督(或内直备身都督)”是颇为独特的北齐禁卫军军官的鲜卑一汉组合式名号.为我们认识北朝后期历史发展、民族融合的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鲜卑语 大贤真 备身都督 东魏北齐 □憘墓志
  • 简介: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槎山千洞,是我国仅见的一处海岸边佛教石窟寺,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由于千洞位于高山之上,而且登山之路布满巉岩巨石、荆棘榛莽,以致长期以来不为世人知晓.1983年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对千洞进行了初步调查,形成的材料只作为资料存档,因此学术界至今对它还不甚了解.2001年8月,威海市博物馆对铁槎山千洞做了一次综合调查,笔者参加了这项工作,现将有关千洞的一些材料写成调查侧记,以献诸同好赏鉴.

  • 标签: 山东 铁槎山千真洞 佛教石窟寺 地理位置 文物考古
  • 简介:本文就《文学遗产》和《文物春秋》发表的两篇文章对《定路学乐户记》碑文的释读、句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从定路学的建制和规模所体现的元代当政皇帝的治政措施、定路学礼乐生员的分布与定的历史文化氛围等方面,指出了该碑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元代 《真定路学乐户记》碑 礼乐户 史料价值
  • 简介:2010年4月22日,阿克苏市公安局接群众报警:有不法分子伪造80版50元人民币诈骗牟利。阿克苏市公安局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线索,及时出警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共缴获4张80版50元人民币,并向人民银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提出货币鉴定申请。

  • 标签: 诈骗 变造 利用 阿克苏市 2010年 犯罪嫌疑人
  • 简介:本文根据有关“锡”的文献记载,对“锡”一词所代表的物质作了详细考辨,指出“锡”不是“倭铅”而是锡,宋应星《天工开物》“倭铅,京中名锡”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并就宋氏之说的缘由,提出了一种商榷性的意见。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钱”篇,在“倭铅”名下有脚注“京中名锡”,这似乎在倭铅(金属锌)与锡之间划了等号。因此,直至今日,科技史界普遍都将锡一词当作倭铅(锌)的别名。然而,根据笔者的研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标签: 倭铅 宋应星 铸钱 《天工开物》 宋氏 明会典
  • 简介:南涅村因地处山西沁县漳河北源支流涅的南岸而得名。1957年秋在这里发掘清理出一大批窑藏石刻,这批石刻以出土地为名,称之为“南涅石刻”。这批石刻出土后即在当地保存管理,1962年将石刻搬运至县文物馆。为了更好地利用保护,1986年由国家投资在县城南二郎山建造了一座仿明清建筑“南涅石刻馆”,1989年10月陈列展出并对外开放。……

  • 标签: 石刻 出土 发掘 文物 明清建筑 沁县
  • 简介:北伐战争时期,王葆受命担任畿南招抚使,在河北、山东、苏北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招抚活动,为北伐军在北方的推进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从王葆真的几件文物史料入手,并查阅相关文史资料,梳理了其担任畿南招抚使时所开展的工作。

  • 标签: 王葆真 北伐战争 畿南招抚使
  • 简介: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河南荥阳后村汉代遗存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了汉代墓葬2座、陶窑6座、灰坑6个、水井4眼以及沟1条,为汉代墓葬和陶窑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荥阳市 后真村 汉代 墓葬 陶窑
  • 简介:石桥,是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最古老的石桥,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时代最久远、史志有著录的古老名桥之一.然而,几经沧桑,古老石桥早已今非昔比.加之朝代更迭,相继修建,特别是1963年新建--巴林桥,把古老桥址错误地视为"障碍",从桥基到桥梁以及处在原石桥两桥中间由玄武岩自成基岩的河中小岛,一起加以清除.

  • 标签: 潢水石桥 内蒙古 中国 文物考古 形成条件
  • 简介:2017年5月16日上午.应邀来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意大利总理蒂洛尼专程来到我馆,观看了《领袖·人民——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和《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

  • 标签: 意大利 总理 青铜器艺术 高峰论坛 国际合作 艺术展
  • 简介:2008年在滹沱河河道内发现的《创修定府中渡浮桥记》,是研究北宋时期政治、经济以及军事问题的重要碑刻,本文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对碑文中涉及的人物、职官以及相关史实进行了深入的考证。

  • 标签: 北宋 滹沱河 中渡浮桥 真定行宫 兵马都监
  • 简介:今年4月4日,新余钢铁公司界铁矿工人在主龙山工区取土时,发现铜钟一件(照片1)。由于工区和铁矿领导上的重视,铜钟得以完整的保存。我会闻讯后,即派工作组赴出士地点进行调查。主龙山距新余县界圩东南约二公里,西邻浙赣铁路约一公里,地处山区。据工地负责同志介绍,该铜钟出于主龙山的高出地面约100米的山坡上,埋在距地表深约一米处。据实地调查所见,主龙山纯系一个山谷地带,山坡的土质多含沙石;唯所出铜钟的一隅,土色灰黑,内含沙石极少,且深至二米处方见生土,我们探掘后,并不见其它遗存,也不见任何类似葬墓的痕迹,但从土色看来,在出土铜钟处,曾被人为的翻动。且今所出土的铜钟,其甬部之衡已稍残断,视其断痕,乃为陈迹。因此,证明该铜钟已经损断,以后或因其它原因而埋藏于此山上。

  • 标签: 铜钟 新余县 界水 水铁矿 新余钢铁 江西通志
  • 简介: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因在河南省禹县,宋属钧州而得名。又因临近夏代禹王会盟诸侯的钧台,故又称“钧台窑”。

  • 标签: 钧窑 玫瑰 河南省 宋代 窑址 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