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西汉时期的峨眉山,还是“夷獠蛰居之地,山中荆榛遍布,野兽放逐其间,未可得而游也”(见清顺治年间翰林院修撰蒋超所著《峨眉山志》)。其地远离繁华都市和川I滇大道,故佛教的传人要比省内交通要道上的成都、乐山、彭山、蒲江、南充、绵阳、芦山、大邑、新津等地晚一些,但至迟也应在东汉之际。

  • 标签: 峨眉山 佛教 历史起源 中国 传承途径
  • 简介:<正>在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民间文学艺术宝库里,蕴藏着极为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隐了牛郎织女、盂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者外,还有无数其它为群众热爱、传诵的故事,流传在祖国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传说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逐渐隐晦不显,甚至散失遗忘。今天在深入展开民间文学遗产研究的时候,除对传统研究课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外,还应该勘探、发掘一些新课题,开拓一些新领域。流传近两千多年、地域遍及中原和西域、吐蕃的孔子与项託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

  • 标签: 孔子 子曰 战国策 敦煌 吐蕃 论衡
  • 简介: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有形的物质载体的保护已得到相当重视,而其历史积累的工艺流程、操作技巧、技术经验等无形财产的保护,亟待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博物馆一直是担负科学保护文化遗产重任的最有力、最重要的机构,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有形的和无形的遗产中,应如何利用自己的设施、人才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发挥作用,履行应尽的职责?

  • 标签: 博物馆 传承 文化遗产 科学保护 无形 传统
  • 简介:平遥文庙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既是儒家经典的聚合场,又是儒家文化的传播源,通过举办祭孔仪式、开笔礼、成人礼,开设国学讲堂,运用立体展陈方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平遥文庙 活化传承 庙学合一 庙馆合一
  • 简介:公元6世纪中期,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一种以双菩提树为背屏、北齐新样式佛像为主尊、常以镂孔透雕形式表现的白石佛教造像,其造型精美,特征鲜明,与早年流行的尖楣状背屏造像形式迥异。本文以邺城地区历年出土佛像为中心,结合周边区域同类背屏式造像,探讨北齐“龙树背龛式”造像的构图特征及技术传承

  • 标签: 北齐 “龙树背龛式”造像 图像特征 技术传承
  • 简介:1977年7月,一份旨在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反映全省文物工作动态、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普及文物知识的内部刊物--《河南文博通讯》,像一株幼苗,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破土而出.1981年,为了能够及时地发表考古发掘成果和学术论著,扩展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地域范围,以大中原的概念,涵盖河南及其邻近地区的历史文化,经过充分的酝酿,《河南文博通讯》更名为《中原文物》,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标签: 中原 文物工作 考古发掘 历史文化 文明 传承
  • 简介: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传承人类文化记忆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公共机构,现代博物馆所具有的内涵与作用已远远超越其最初成立时单一的收藏与展示功能,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态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理应成为当下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构成,这既是当代博物馆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也是博物馆建设的文化自觉。本文试图探讨博物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实现方式,以期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文化担当。

  • 标签: 非遗传承与保护 博物馆建设 历史责任 文化自觉 实现方式
  • 简介:文字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数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精神纽带,以其强烈的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正式建成开馆,为我国文字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 标签: 中国文字 文明传承 中华文明 博物馆 中华民族 凝聚力
  • 简介: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工作,负责全省文物的修复保护。期间临摹了辽代娄睿墓壁画、元代永乐宫壁画等,足迹遍布各地大小石窟、寺庙,纵观全国各地寺观壁画、水陆画后,被宝宁寺那传统的工笔重彩水陆画精湛的技法、神秘的故事、富丽的色彩、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线条等高超的技艺深深吸引,激发了我强烈的再创作欲望,最终立志对宝宁寺水陆画进行临摹、学习、研究。

  • 标签: 水陆画 临摹 民族艺术 文化遗产 永乐宫壁画 札记
  • 简介: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最早的石窟寺开凿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今天尚存的石窟寺,最早的开凿于公元前3世纪,当时的印度半岛正处在强大的摩羯陀王朝统治下。王朝的第三代国君阿育王时期,定佛教为国教,并倚仗国威,将佛教强行推广至周边国家。而佛教正式传人中国的时间是东汉时期,接着石窟艺术也传人中国,

  • 标签: 石刻艺术 石刻造像 传承 沁县 民间 石窟寺
  • 简介:20世纪以来,博物馆的属性与理念、社会功能与责任感、使命与内涵以及展览建设的目标与运作一直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博物馆的对象也在不断拓展延伸,突破了单纯的对物的研究和展示。…随着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博物馆的职责已扩大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说,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将在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联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的实践为例,着重探讨博物馆在构建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中的对策,以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博物馆 云南
  • 简介:伯都讷文物保护工程是伯都古城址群保护工程的主体,是宁江区政府“十五”期间重点实施的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古城西侧。占地面积30000m^2。其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以保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伯都古城为核心,建立伯都讷历史博物馆和洪皓纪念馆;复原点将台和部分城墙;清理护城河积淤和修建围护栏。通过保护工程的建设实施,使这里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四有”新人的课堂;成为古城保护的前沿哨所;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纽带和桥梁。

  • 标签: 文物保护工程 地方经济 桥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明
  • 简介:高句丽王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王。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王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王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 标签: 《三国史记》 《魏书 高句丽传》 高句丽王 价值
  • 简介:2015年2月7日,本刊编辑侯春燕采访了在京参加第六届一次理事长会议的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事实上,因为没有先期沟通和准备,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采访,而只是一次即兴式漫谈,其逻辑严谨性也就难免缺失。然而惟其如此,被访者的预设框架也就相对较少,从而使整个访谈过程有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思想的原生性。访谈中,田凯结合河南博物院的工作实践和革新尝试,就中国博物馆的人才培养、展陈、教育和科研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田凯认为,创新始终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人才”和“创新”等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培育和实现路径。

  • 标签: 创新 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人才
  • 简介:本文以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为例,试论民俗博物馆在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讨民俗文化繁荣背景下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创新之路。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传承 民俗文化 作用
  • 简介:在殷商故都及其周边地区,西周文化明显具有商式、关中典型周式和豫北冀南周式三类风格,文化特征在地域上有一定差别。殷墟范围的西周文化包含西周早、晚两个时期,遗址地点很少,文化传统表现为浓厚的西周文化风格;殷墟周边的西周文化涵盖整个西周时期,遗址地点较多,文化传统表现为浓厚的殷商文化风格。殷墟及其周边的西周文化对殷商文化和典型西周文化的传承和革新有一定差别。文献记载周人所迁的殷遗民,其主体甚至大多数人应该是原来生活在殷商故都的以家族为单元的族群。

  • 标签: 殷墟 西周文化 传承 革新 殷遗民
  • 简介: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经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的"仙公系"灵宝经最根本的差别之一。本文研究认为,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其实有非常完整的"三洞经书"思想。而较后出世的"新经"则继承了这一重要观念。至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学说,则是对古灵宝经的直接继承。因而,敦煌本《灵宝经目》原有的"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加符合古灵宝经的实际情况。而古灵宝经无论是"元始旧经"还是"新经",亦均为"葛氏道派"所创作。

  • 标签: 《灵宝经目》 “三洞经书” 古灵宝经 经典分类 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