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1年春季,在北京报国寺钱币交流会上展出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以下简称"华野流通券")100元券(插三下).据介绍该券发现于山西黎城、左权一带.随后,在2001年5月29日举办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馆藏中国人民货币展"上也展出了一枚"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200元券.据报道,在山西省太谷县孔祥熙宅院博物馆展有"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100元券四连版.既然"华野流通券"有实物存在,为何几十年来文物界、钱币界、收藏界及党史界从未报道过此事?它是一种什么货币,由谁发行,背景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两年多调查、考证,现简述如下: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存在许多争论。在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的北移有三条路线可选,即北线、东线和南线。相对而言,从北线铜陵、繁昌间渡江转移是比较安全的。新四军经该线北移路程较近、地形熟悉,掌握敌伪的活动规律,准备最为充分,具有政治优势,有敌顽矛盾可以利用,有渡江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使遭到拦截,可能遭受的损失也是最小的。但从北线转移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敌顽的封锁和国民党散布了新四军北移消息。由于各种原因,皖南新四军最终放弃了从北线转移的计划。其主要教训是:项英犹豫动摇,丧失了渡江的最佳时机,高估了困难,没有舍局部而保整体的决心。无论新四军选择怎样的北移路线,大部队北渡长江和复杂的敌情迟早都是要面对的。
简介:“中华革命军义饷凭单”是辛亥革命时期以“同盟会本部”名义发行的筹饷票券。笔者参与编著的《辛亥革命时期货币》一书,收录有五元面值的该券一张。其正面居中为白日图案及交叉的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其上方为“中华革命军义饷凭单”名称.下侧为“五圆”面值.右边为“同盟会本部发行”。左边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月日押”字样,外绕花框,四角分别有“5”及“五”字面值数。背面为发行“要则”五条.内容如下:“本部为接济各地义军军需起见.特发行此义饷凭单,分百圆、五十圆、十圆、五圆四种”;“新政府成立后,持有此凭单者可向新政府银行照数取换国币”;“新政府成立后.持有此凭单者在本国内无论何处均可通用”:“本凭单得由所有者转让与他人”:“本凭单发行时盖有三印为据。如未盖印及印迹不符者作为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