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年四旺,安徽省怀远县陈集乡梅庄村人,1966年初应征人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防山西大同。同年12月31日傍晚6时许,年四旺在急急忙忙的归营途中,当他走到山西大同煤矿附近的铁路边时,一列旅客列车正呼啸着飞驰而来,他忽然发现铁路中央横卧着一块大石头(后来称的重量是46.5公斤),这时火车离石头只有二三十米远,眼看就要造成难以想象的事故。此时此刻,容不得他细想,一种自觉与自发的勇气驱使着他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就在火车将要与石头相撞的千钧一发之际,年四旺奋力搬开了石头,一场大祸得以避免,可是年四旺却被火车强大的气浪击倒,头部负了重伤,倒在血泊中昏迷不醒。后来经过医院的极力抢救,年四旺才慢慢苏醒,脱离了生命危险。
简介:该章直径36毫米,正面环铸英文,即“英国国王兼印度王乔治五世”(1910~1936在位),中间是乔治五世头像。背面是一赤身裸体的战神,手持利剑,骑在奔腾的战马上,马蹄下踩着骷髅及铸有飞龙怪兽的盾。马的左右两侧上方有纪年(1914、1918)。马头上方铸有太阳光芒四射,意谓“日不落国”。整个画面表现了英国战胜后的踌躇满志。但它却显露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搜刮别国财富,妄图夺取海上的霸权。在章的图案设计上粉饰美化了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本质。在章的滚边处铸有“No.48731”编号与英文“CHINESE”,即“中国人”的字样,表示此章是发给华工们的。
简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军政机构以及一些民间团体发行了大量孙中山像纪念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像纪念章,从颁发时间和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逝世后、1929年奉安大典期间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孙中山”这一价值符号的建构与认同。在全国范围建构“孙中山”这·价值符号是从民国初年开始的,但由于此时孙中山实力不济、北洋军阀专制等原因,其开国元勋的历史地位并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以在野之身,从党内强化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形象,并向民众宣传推广;待掌握政权后,又通过奉安大典完成“孙中山”这一价值符号的国家建构和取得民众的普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