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名品“宫”字瓦,近有学者释出内含“甘泉宫”三字。既是西汉武帝前后的重要文物,亦反映了西汉瓦当文字处理的高超水准。现该瓦流存于海外。

  • 标签: 甘泉宫 瓦当 西汉 文字处理 汉武帝
  • 简介:“海内皆臣”砖为西汉时期的宫殿用砖,其铭文集中体现了西汉时中央集权、归农著本、保障民生等治国思想,是两汉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字砖之一。其文字应为“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二字砖、十六字砖分别出土于山西夏县和洪洞县。前者应为安邑宫的遗物,后者也可能属于史籍失载的一处位于杨县的西汉宫殿。《附录》收集了36种“海内皆臣”砖,其中部分为初次公布,为目前最全面的版别资料。

  • 标签: 海内皆臣 文字砖 汉文帝 行宫 安邑宫
  • 简介:上世纪50年代,洛阳涧西柴油机厂发掘工地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陶罐内存钱币等物21.8公斤,包括钱币、铸钱残枝和铸钱残渣等.钱币有汉半两、4枚三铢和郡国五铢等;铸钱残枝重1.5公斤,有的上有残铸头20多个,有的上残留4枚五铢钱.铸钱残渣有铜渣2.3公斤,铁渣少许.

  • 标签: 钱币 铸钱 洛阳 发掘 五铢钱 陶罐
  • 简介:邢台出土西汉早期铜纽钟1996年6月19日,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在邢台市桥西区配合基建工程进行的文物勘探发掘中,清理出土三枚西汉早期铜纽钟。铜纽钟出土于距地表5米深、方向北偏东10度的砖室墓内,墓室结构为双砖平摆顺砌,青砖呈“人”字形平铺地面。三枚铜纽钟...

  • 标签: 西汉早期 邢台市 圆形环 彩绘陶壶 同心圆纹 文物
  • 简介:1998年8月8日高安市博物馆报告,高安市区内碧落山挖坑植树时发现三座土坑墓,急需进行抢救性考古清理工作.8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汇同高安市博物馆进行清理发掘,根据当时的情况、清理了其中的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98·高·碧·M1、M2(简称M1、M2),清理工作于8月30日结束.

  • 标签: 汉墓 文物考古 发掘 考古清理 墓葬 西汉
  • 简介:史传“昆吾作瓦”,在我国古代泛称陶为瓦。就墓葬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葬具来说,所有陶质的葬具如瓮棺、瓦棺、陶棺以及砖棺都是广义上的瓦棺。狭义上的瓦棺则仅指古人用瓦(板瓦和筒瓦)砌成的形制不同的葬具。考古资料证实,此类瓦棺在西汉比较多见。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配合中州中路扩宽改造工程中发现有六座西汉时期的瓦棺墓,对研究西汉瓦棺形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洛阳地区 西汉瓦棺 陶为瓦 瓦棺墓 考古工作
  • 简介:<正>瓦岗山位于本市十里铺镇南约5公里,四方铺北约0.5公里处,襄沙公路贯穿其南北,现辖十里铺镇四方乡。该山为一东西走向的山丘,在历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已将其夷为平地,大部分耕种水稻。墓葬分布在瓦岗山的东半部,它东接襄沙公路,北近窑址,西连禾场,南临水渠(图一)。一九八五年三月底,改建襄沙公路的民工在瓦岗山取土填筑路基,挖出古代文物数件,除部分上交到文化部门外,击碎、丢失者

  • 标签: 西汉墓 荆门市 墓葬形制 凤凰山 腹径 文景时期
  • 简介:今年元旦刚过,位于南昌市老福山地区的市公共交通公司基建工地上发现一座土坑墓,负责施工的市政养护管理处一队的工人同志向文物部门反映情况,我们及时赶赴现场清理,除有小部份器物已遭损毁外,大部价器物总算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 标签: 汉墓 养护管理 底径 圈足 随葬器物 大泉五十
  • 简介:为了探索研究出土脆弱粉彩陶俑的保护方法,采用偏光显微粉末法(PS-PLM)对11种颜色颜料进行了分析鉴定.用X-射线衍射对文物表面土壤溶盐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试,测得干土含盐量高达2.5%.先用WO-W02型有机硅对粉彩进行预加固,再用8%Na2[Na4(Po3)6]溶液多层纸张贴敷法对粉彩俑进行了脱盐处理,然后进行保色,拼对粘接,再加固和表面保护,保护后的粉彩俑色彩鲜艳,无炫光,触摸弹击粉彩不掉色,保持了器物的原貌.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 标签: 西汉初期 粉彩陶俑 保护研究
  • 简介:盱眙出土西汉五铢钱范秦士芝七十年代以来,盱眙先后发现铜质、石质五铢钱范三件,现分述于下:石质钱范两件。石光滑细腻,青灰色,呈长方形板状。两范均有残缺,系翻土时受损,钱文和新刻的一般,当是未使用过的实物。其一为单面范,长216、宽70、厚31毫米。主槽...

  • 标签: 五铢钱 盱眙 “五” 喇叭形 长方形板 三角形
  • 简介:<正>1983年5月至1987年6月,为了弄清岷江上游支流杂谷河下游流域岩墓的文化内涵及同岷江中、下游地区东汉岩墓的关系,阿坝州文物管理所先后数次分别对汶川县克枯乡河坝村及龙溪乡和理县桃坪乡古城村以及理县薛城乡岩墓进行了调查。河坝村岩墓位于杂谷河东北岸,距汶川县城4公里,分布于河坝村附近南北长约500米的范围内,从

  • 标签: 杂谷 石棺葬 调查简报 岷江上游 汶川县 墓道
  • 简介:西汉塞具有独特的防御设计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建筑方法,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特殊的气候、地质等条件,使得后世居民传承了汉塞的这种理念和建筑方法,并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河西地域建筑文化。

  • 标签: 河西 汉塞 防御 地域 建筑文化
  • 简介:"遣策"中有关服饰的记录是真实的西汉服饰名称的记录。本文在对汉墓出土"遣策"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有关西汉服饰的几点认识:西汉较为普遍的服饰称谓主要有"襌衣"、"複衣"、"裳"、"裤"、"襦"、"袭"、"袍"等;西汉服装已经有"楚服"和"汉服"之分;"巾"、"帻"在西汉中晚期即已出现;"袍"的称谓在西汉早期已出现;"襜褕"的称谓在西汉中晚期仍在使用;"遣策"中似乎均缺失关于死者随身所穿的衣物的记录;以死者生前所穿衣物为敛服或随葬的现象普遍。

  • 标签: 遣策 西汉 服饰
  • 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柳杨堡乡张记场村是个只有百十口人的自然小村,靠天吃饭,地处陕西省定边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交界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长城脚下难见水草的一片荒漠地带。好似从来就未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怀与重视,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 标签: 宁夏 盐池县 西汉时期 铅钱 文物考古 形制
  • 简介:一、引言2006年6月至8月间,由山东省考古所、青州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山东省青州市政府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勘探及陪葬坑的发掘工作。探明该汉墓为“甲”字型土坑竖穴墓,墓室正方形,边长35米,墓道长40米。从发掘现场看,墓室西北角的陪葬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1米,深4米,在陪葬坑底部有木板铺垫,底层南部清理发现有兵器箱,内部装有弩、镞、铁矛头、青铜鳟等铁器和铜器。经专家对墓葬形制、

  • 标签: 山东省 青州市 西汉墓 青铜 保护 发掘工作
  • 简介:1988年10月,海兴县民工在大口河盐场开发工程中发现一艘西汉早期的载钱沉船。据发现的民工介绍:1987年秋天,沉船发现在大口河西岸漳卫新河北岸3公里处,用绳穿着的古钱,用麻袋盛装,排列整齐地放在船舱里,船木已腐朽,船上还发现有陶瓷罐等。1988年春天调查时,古钱大部散失,发现者还存有20多公斤,从存有这部分看,都是“半两”钱。钱径在2-2.5厘米之间;穿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的薄如纸。尤其钱文“半两”两字的写法多种多样,很难找出铸字形状完全相同的。由上可见,这些钱币出自许多不同的钱范和铸场。从整理的300多枚来辨析:这些钱币大部分是文景时的四铢半两钱。没有吕后时铸行的八铢半两和武帝时铸行的五铢钱,说明铸币时间是在文景期间。此船载钱币的发现,对研究渤海西岸的历史变迁与西汉前期的货币制度和贸易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西汉早期 五铢钱 钱范 海兴县 四铢 钱文
  • 简介:豫南地区共有5处遗址的商周西汉墓出土了前代遗玉,主要包括罗山县天湖晚商墓地3座墓、光山县宝相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桐柏县月河春秋养子墓M1、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M7,以及南阳市麒麟岗西汉墓M8等,共计出土约45件遗玉。这些遗玉的年代分属龙山期至夏代、晚商和西周时期。遗玉的存在状态一是原器保存基本完整,二是已加工待用,三是已改成新器。遗玉的来源途径一是当地龙山至夏代土著人历代流传而来,二是有些墓主人因特殊国情境遇而对遗玉着力收藏而来,三是商周王朝朝聘赏赐及诸侯交往而来。

  • 标签: 前代遗玉 豫南地区 商周墓葬 西汉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