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古城多为夯土城墙。春秋时在墙上增筑雉堞,并设悬门和发梁。战国晚期筑起城门楼。继而在城墙外壁设马面,以御逼近城墙之敌。汉代出现了包砖的城墙,但砖城推广得相当慢。明以后县级的城垣才多为砖砌。瓮城虽出现得很早,但它和马面的结合要到汉代才完成。至明代,则不仅有外瓮城,还有内瓮城,形成复合式瓮城,更强化了防御能力。攻城时,城门首当其冲。西周时发明了攻城门的冲车和逾城用的云梯。唐代则有车梯,宋代改进成对楼天桥。攻城时除了逾城墙之外,还可挖掘地道。火药应用于战争后,穴攻发展成坑道爆破战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和张献忠均曾用过此法。攻门、逾墙、挖地道及坑道爆破等法,有条件时可配合使用。此外古代还有若干攻城器械,如桥车、巢车、饿鹘车、扬尘车、檑木飞梯、吕公车等,由于缺乏实物资料和详明的战例,其效能还不十分清楚。
简介:砥洎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村西北沁河之中的一块巨石之上。沁河古称泊水,砥泊城构筑之地呈半岛状伸人沁河之中,成砥柱中流之势,故名砥洎城。
简介:(一)楚惠王四十四年所灭之杞在何地,学术界议论纷纷,陈伟先生提出在泗水下游一带,当今安徽泗县城关,最为可取,我们作了一些补充证明。(二)《左传》“离城”所指,旧有舒鸠城与钟离城二说,前说有论而后说无考。由吴楚战争因由、战术安排、群舒社会发展状况及钟离城处离山之旁知,离城即钟离城可以无疑。(三)《左传》“淮、讷”所在,杜预以来颇多释者,或者不可取,或者太宽泛而无意义。《汉书·地理志》记载一条发源于大别山流入今淮河(当时名江,又或称为江淮)的支流亦日“淮水”,以后又有浍水、漶水、灌水等叫法,其流入淮河的入口处,《水经注》谓之“浍(淮)口”,当今史河口,显然即“淮汭”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