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第3期《民俗研究》刊登了曲彦斌煌鞍山端午节“仗斗石”民俗探析》一文。文章基于踏实的田野调查,对东北某地端午节械斗性“仗斗石”做了非常详尽、生动的介绍,读来如临其境,让我们对这一今天已经很难找到的古俗孑遗有了很详尽的理解,这是我们要深深感谢的。这篇论文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斗石”之俗的流行范围问题上提供了新的线索。因为直到目前仍然有外国学者认为“仗斗石”只流行于中国的华南地区。

  • 标签: 民俗研究 东亚国家 田野调查 范围问题 外国学者 “克仗斗石”
  • 简介:夏末的一天早晨,我们从甘肃临夏县驱车南行,去游览卜楞寺。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公里大夏河滨,旧称扎西奇寺,是中国著名的藏传佛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 标签: 拉卜楞寺 活佛 圣洁 甘肃 临夏县 格鲁派
  • 简介:与现代奥林匹运动会不尽相同,古希腊的奥运会至少体现出三种奇特的文化表征:宗教的仪式,纵欲的狂欢,血腥的娱乐。从这些表征入手,我们可以理解西方人对体育文化的独特认识:体育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也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荣誉,体育是对人的感性生命的极限所进行的全方位挑战,是人在身体机能上接近神的一种努力,而与之相伴的纵欲的狂欢和血腥的娱乐则是对理性规范和异化现实的一种反动。

  • 标签: 奥运 体育 纵欲 狂欢
  • 简介:地处甘肃陇东的庆阳地区,长做“人七”,人们一般都不外出,要期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小农经济条在家里把魂守牢。守魂的一个必不可件下的乡民,新年伊始,最祈求的少的活动内容,是家家户户都要吃莫过于两件事:一是五谷丰登,衣“魂面”。食无忧;二是无病无灾,老少安拉魂面,就是当地农村逢年过节康。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待客吃的“哨子面”。

  • 标签: 燎疳 福安康 农耕社会 黄土村 打秋千 正月初七
  • 简介:铁肩担道义 巨笔著文章──英父子在苏北的文化活动郭静洲,姚长鼎英(1900一1977)原名钱德富,曾用笔名钱杏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学史家和收藏家。他的足迹遍及江淮南北,史不胜书。这里仅仅介绍他们父子在苏北的文化活动片段。英是在...

  • 标签: 文化活动 苏北抗日根据地 阿英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巨笔 抗日战争
  • 简介:儿童剧的人物形象是戏剧表演的中心,而塑造成功的儿童形象,又以表演儿童的思想感情为核心。对于演员来说,首先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由于儿童剧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儿童剧的演员都不是儿童,而是由青年甚至是壮年演员扮演的。由此就给儿童剧演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与考验。本文就《小鸡要飞》剧中饰演“狼”的角色,谈谈创作体会。

  • 标签: 儿童剧 表演创作 “阿狼”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的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 标签: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