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江西景德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镇。东晋起开始设,名新平。唐武德四年(621)就设县,称新平县。唐开元四年(716)更名为新昌县,县治设于寓20里的旧城,为县辖,因在县南(一说在昌江之南),故改名昌南。因此地盛产陶瓷,又名陶阳。唐天宝元年(742),改新昌县为浮梁县,仍为县辖。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款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咸称景德瓷器,于是昌南之名淹设,景德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 标签: 景德镇 明代民居 景德镇瓷 浮梁县 后天井 明前期
  • 简介:文章论述了宁地区大型土墩墓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等级、分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 标签: 宁镇地区 大型土墩墓 等级
  • 简介:作为齐文化发祥地的淄博不仅承载了两千余年的齐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孟姜女故事的重要传承地,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与孟姜女故事相关的民间风物,本地的故事文本呈现出较强的现实性特征。

  • 标签: 孟姜女故事 故事文本 现实性 山东 齐文化 发祥地
  • 简介:<正>1987年6月初,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丹阳发现一些火药炮弹丸,共重1187克,弹丸是在街头桥下挖出的淤泥中发现的.弹丸呈球形,大小不一,大的重2克,直径0.13厘米;小的重1克,直径0.11厘米.经化验弹丸含铅45%,含锡45%,初步考证,这种弹丸是火药炮弹丸.具有较强的杀伤力.类似这种弹丸,1986年9月在肥西县三河也曾发现过.丹阳,俗名小丹阳,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略要地,是天京通往皖浙的要道.太平军曾在此与清兵发生过激战.1858年天京被围,10月左军主将李世贤由太平府(今当涂)援天京,经小丹阳红蓝埠攻溧水县,将敌守将宜昌总兵虎嵩林军击溃,逃往溧阳(今溧阳县).太平军在天京西路以铜井、慈湖、采石矶为据点,又从小丹阳进据江宁,支援天京.和春派总兵戴文英等由溧水取道小丹阳,进兵慈

  • 标签: 丹阳 弹丸 太平天国时期 当涂县 天京 太平军
  • 简介:街文化站,是群众文化系统的基层机构,也是直接作用于基层市民,为最基层群众提供即时、有效的文化服务的文化单位。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掌握其开展文艺活动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街文化站的文艺活动,必须重视地方文化特色,考虑到群众参与的便利程度,狠抓基层文艺队伍及文艺骨干的培养,做到一切为本土文化推广着想,一切为本地群众参与着想,一切为提升本地群文素质着想,才能办出既有特色,又有高参与度的文艺活动。

  • 标签: 镇街级文化站 文艺活动
  • 简介:<正>1987年8月27日,安徽省当涂县丹阳轧钢厂(位于古禅那院旧址)在建筑施工中,发现唐代赑屃(bìxì)块.赑屃,是我国古代大碑或御碑碑座刻成巨大乌龟状的专称.这次丹阳发现的赑屃,缺头,通体残长1.8米,颈部直径0.34米,背宽0.86米,背至腹部厚0.52米,表面凿有龟壳斑纹,形态酷似乌龟,赑屃背上凿有一槽,系立碑所用,该槽长0.46米,宽0.22米.目前,碑面、碑额尚未发现.

  • 标签: 当涂县 丹阳 龟壳 碑座 轧钢厂 颈部直径
  • 简介:我国将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村)遭到人为破坏。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一些江南水乡古镇在发展中埋河修路,填湖建房,失去了水乡古镇的特色。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

  • 标签: 中国 历史文化村落 法制建设 管理机制
  • 简介:2013年6月7日,由广东省文化厅指导,南方日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活力非遗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这是广东首次把政府、非遗保护学术机构、媒体以及非遗传承人联结起来,一起探讨重新焕发传统非遗生命活力。

  • 标签: 高峰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颁奖典礼 人物 广东省 南方日报
  • 简介:明代各地遍设卫所,徐州卫即是其中之一,卫抚司隶属其下。在徐州明代地下城考古中,发现了一组组合式大型建筑基址。该建筑以五开间的宽大厅堂为中心,两边附有厢房,基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军备物品。根据厅堂前部出土的碑志可知该组建筑为徐州卫卫抚司公署。该组建筑基址保存较为完好,结构较为完整,在目前徐州城市考古中较为罕见。

  • 标签: 明代 徐州卫 卫镇抚司 建筑遗址
  • 简介: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古老传统正在离我们远去.古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与血液延续.为了让下-代有根可寻,有故土可守望,保护和开发传统古村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活化传统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等战略的提出,给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新机遇.

  • 标签: 发展现状 文化资源 发展设想 特色古村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作为承载着我国特有民俗的传统建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迁。韶关市浈江区新韶的祠堂,由于村民宗族意识淡化,政府侧重于经济发展,媒体关注度薄弱导致祠堂修复资金缺乏,祠堂功能日渐弱化,使其保存现状堪忧。为更好的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祠堂保护的关系,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应该掌握现存祠堂状况,增强祠堂保护意识,完善祠堂管理,创新祠堂存在形式。

  • 标签: 新韶镇 祠堂 新型城镇化 保护
  • 简介:客家人是汉民族的支系,是不以地域划分的族群称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海内外客家人共同的文化图腾。东莞市凤岗是客家人聚住的小镇,也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2007年以来,凤岗十分重视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把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地方客侨文化品牌建设相结合。通过“三结合”,打牢基础、推广宣传、树立品牌,凤岗客家山歌受到省内及海外关注,特别是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客侨文化节和“两岸四地”客家山歌邀请赛,成为国内、港澳台及海外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海内外客侨的联谊纽带,并产生深远影响,鉴于凤岗对客家山歌发展和对侨务工作的贡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侨联先后被评定凤岗为“中国客家山歌之乡”、“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

  • 标签: 客家山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群众文化活动 客侨文化品牌
  • 简介: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六保"畲族村,畲民通过选择、失忆、补充、建构等方式,对当地汉族的汤夫人信仰予以采借和再编码,进行自我文化认同重构和社区文化整合。显然,在畲族漫长的历史迁徙和不可避免的畲汉文化涵化中,作为弱势族群和"迟到者"的畲族,往往基于文化适应策略和文化整合目标,对汉文化积极地采借、理性地选择、有目的地删改和补充,重塑族群文化认同。正是这种开放、理性的文化认同意识,构成了畲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永恒的动力。

  • 标签: 畲族 迁徙 文化认同 “六保” 汤夫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