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针对我国旅游业生态计量方法上的欠缺,引入欧盟适合生态计量的Cloverleaf方法。在介绍Cloverleaf方法各个理论组成部分,分析该方法在旅游业的具体应用,并运用Cloverleaf方法对意大利的Ponza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状况加以评估。结合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常规方法,为旅游业的生态计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简介:在总结和评价已有城市旅游分析思路和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层次与等级的城市旅游供给分析框架。新的分析框架强调了旅游供给层次和旅游城市等级的重要性,特别给定了层次与等级之间的重要程度,适用于比较城市研究,具有良好的理论张力。本文以苏州、桂林和黄山为例,具体应用和检验了该分析框架,并解释了三市城市旅游发展方式的差异:苏州城市功能和地位的提升促进了城市旅游向结构性增长方式转变;黄山单一的城市功能结构严重制约城市旅游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变;桂林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具备城市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但仍需要在城市旅游核心要素和旅游形象上做相应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依赖于相应的基础条件,并不是所有旅游城市都具备。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式是多样化的,以旅游为单一核心产业的城市旅游发展方式也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基于层次和等级的城市旅游供给分析框架,能够解释城市旅游发展演变,比较不同城市旅游发展的差异,为城市旅游发展方式的研究提供帮助。
简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为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满足城市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城市建设包括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城市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布局、系统设计、综合治理,城市问题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介入,并以问题为导向,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进程更加规范科学。既要避免标新立异的专业主义,又要避免政绩作秀,还要避免坐而论道缺乏建构的批判惯性,以往的城市研究常常是单向度或者主从性的思维逻辑,起主要作用的是专业逻辑、政治逻辑和文化逻辑,四个逻辑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行为轨迹及其关联性的数据逻辑,应当成为对以往城市研究的重要补充,甚至是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和范式。
简介:解说是旅游休闲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但关于解说的研究却只是近50年以来的事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解说研究经历了形成期、寻找最佳媒介期、探求正当性阶段,到1990年代初期初步走向成熟。目前,国际上的解说研究借助更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及应用社会科学如营销、消费行为、应用行为分析及教育分析方法等,通过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规范焦点理论、阐述可能性模式、基模理论、防御动机理论以及其他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得到理论架构,并逐渐走向成熟。与此相应,解说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大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水平也与国际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梳理了国际解说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解说的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解说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解说研究发展的前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解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研究的案例地选择较单一,对解说效果的评估缺乏定量的评估等等,另外也看到中国大陆地区,有关解说研究的论文曾逐年增多的态势,解说研究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解说也会被用到旅游的各个方面。
简介: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等方法分析2005-2015年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合肥、芜湖、铜陵三地市耦合度较高,蚌埠、淮南、六安等地市耦合度较低;(2)2005-2015年间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度水平是趋于优化,尤其是淮南、马鞍山转型较为典型,生态环境逐渐协调;(3)研究区耦合协调度Moran'sI指数呈现“低-高-低”的倒U型发展模式,即呈现“发散-集聚-发散”的演变特征。随后,进一步分析影响江淮城市群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空间耦合分异机制,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均GDP、科研从业人员数、财政收入总额等,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简介:基于CPTED(crimepreventionthroughenvironmentaldesign)和社会失序(socialdisorganization)理论,本文利用2012年在广州进行的入户调查数据,从内部环境角度对广州门禁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小区的社会环境和建成环境都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都有影响,小区正式控制机制、小区开放度和功能混合度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小区环境形象和流动性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显著。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认为CPTED和社会失序理论的监视性、小区组织结构、出入控制等概念对门禁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有非常强的解释力;由于门禁小区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流动性、领属感、异质性等思想未体现出与理论假设一致的结论。
简介: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与验证性空间数据分析探讨了2005年-2013年中国市域入境旅游流增长收敛、溢出效应的时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入境旅游流分布呈不同层级的"中心-外围"格局,港澳台客流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国客流由沿海、沿边向中部不断填充;②旅游流增长空间自相关,高增长率地市集中于中西部,供需结构的优化推动中西部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③旅游流增长率满足绝对与条件收敛假设,中西部初始值低,后续增速较快,东部初始值高,后续增速放缓;④旅游资源、经济外向度、与京沪穗的距离这三大全域型影响因素的作用最显著;⑤空间外溢效应具有距离敏感性与市场差异性,对客流的促进作用大于资金流,对外国人客流的促进作用大于港澳台。本文提出加强与京沪穗及边境国家的合作、完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关注游客偏好动向,延长停留时间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