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出现了若干“新常态”:城镇化速度将明显放缓,机动化将强化郊区化趋势,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来临,住房需求将持续减少,碳排放国际压力空前加大,能源和水资源结构性短缺将持续加剧。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城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小城镇人居环境退化、人口流失,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城镇特色和历史风貌丧失,保障性住房积压与住房投机过盛并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明显不足。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深度城镇化建议:稳妥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防止助推郊区化;以“韧性城市”为抓手整合资源,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树立正确的“机动化”观念;改革保障房建设运营体制,降低房地产泡沫风险;全面保护城镇历史街区、修复城镇历史文脉;推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和修复农村传统村落;研究编制城镇群协同发展规划,完善高密度城镇化地区的空间管治;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适老改造,加快推广绿色建筑;对小城镇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简介: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就建立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其中重点探讨了建立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的必要性、构建思路、基本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等。
简介: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大运河洛阳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化,发挥洛阳在大运河旅游带建设中的文化资源与技术等优势,对于深化、提升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的内涵和广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隋唐大运河洛阳旅游带空间结构具有旅游资源的滨水性、旅游空间相对集中性、地理文脉高度重合性的特点,坚持彰显鲜明特色、凸显文化内涵的原则,加快创建隋唐大运河洛阳旅游带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创建省级全域示范区目的地,深化落实“一心、两带、四区、两翼”的旅游空间布局。以隋唐帝都文化体验为核心,构建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空间格局。
简介:深圳市以国际先进城市为基准和标杆,构建城市文化品牌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文化创新”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精神和文化价值的载体,是城市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的名片。培育和扶持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关键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切实转变文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深圳应借鉴和参照东京、芝加哥、巴黎、纽约、伦敦、悉尼、洛杉矶和首尔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构建城市文化品牌体系,这将有助于深圳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形态的转型更新;有助于深圳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助于深圳提升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城市崭新的文化风貌;有助于深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维护国家文化利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简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各方学者对乡村旅游方面的研究也可谓成果显著。而对乡村自助旅游者的深层期望研究却较为缺乏,但旅游者的期望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本文采用新一代消费者倾听工具中的隐喻抽取技术(ZMET)结合方法-目的链(MEC)调查乡村自助旅行者中的大学生群体发展乡村旅游之观点,通过构建受访者的心智地图与共识地图,得以了解乡村自助旅游者的深层期望。研究发现,乡村自助旅游者的最终期望集中在休闲、体验、情感、生态、产业五个方面。本研究亦根据研究结果为旅游从业者提供相关建议,作为其在产品设计策略、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参考。
简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是经济转型和城市重建,本文在分析目前东北振兴发展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对东北区域经济与城市系统进行辨识,提出了按照产业集聚与大都市圈空间重组的城市化机制与模式,引导东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重建,即沿经济基础雄厚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交通干线及其腹地,通过建设“门户城市”,发挥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实力,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基础创新和模仿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开发,产品优化,工艺提升,营销、运输和服务的变革,加速企业经营现代化的进程;依托区域科技优势,实现地区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和,构建东北哈大都市经济带,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