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说起北京故宫的夜景照明,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屹立于城墙之上的四个角楼。它的照明设计早已成为北京古代建筑夜景观的经典。1999年,根据北京市市政夜景规划设计,在故宫近4000米围墙外埋了地灯,对四个角楼和五个门(东华门、西华门、端门、午门、神武门)采用远投光照明,对故宫内的三大殿则采用远距离弱透光照射。有意味的是,这项为迎接建国50周年大庆的亮点工程,并未列入前期的总体规划方案,而是临时决定加入的。其具体原因,没有人说得清,包括当时的主要设计及参与者。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证的,关于故宫的夜景照明,曾有过包括国家文物局在内的故宫里外古建专家的讨论,争论的焦点不外乎围绕着古建保护展开。事实上,这类探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时隔8年之后的今天,旧事重提究竟还有什么意义?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政府还将对包括故宫在内的北京市夜景照明进行改进和新增。我们是否应该就此重新反思那个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并还将继续存在下去的问题:古代建筑文物的照明究竟应不应该做,怎么做,尤其是在北京这座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的,也越来越亮的大都市里、它关乎保护,更关乎记忆。本刊为此特邀老、中、青三位建筑及照明专家从各自的角度谈谈这一话题,其中两位是当年该工程的设计者和主要参与者。
简介:<正>从六十年代环境保护运动开始以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生存环境质量。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再局限于最初的一些口头上的活动。九二年联合国召开环境发展会议,讨论十大环境问题。其中直接影响旅馆业的。也是最为严重的,是垃圾废物处理,能源消耗,水源水质,空气污染。九三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倡仪召开旅馆环境保护国际会议,通过由11个国际旅馆联销集团签字的倡议:指导旅馆业改进生态环境工作,使从业人员意识到此举有利于业务经营;出版实用的环境保护手册,宣传推荐性能好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鼓励政府和行业采用尽可能高的生态环境管理标准;推动旅馆学校环境综合管理教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信息,宣传旅馆业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的事例。今年七月,我国在北京举行绿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