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个城市或地区通常有其标志性人工建筑物,它体现着这个城市或地区的魅力和特征。这样的人工建筑物被称为“地标”。本研究选择北京崇文区天坛街道的金鱼池小区的老合作品群雕作为该小区的地标,从环境感知(如颜色、造型、体积、位置等)和心理认同的角度(功能、意义和情感等的认同)考察了居民对之的接受程度。调查统计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居住时间等因素影响个体对小区地标的环境感知和心理认同程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以解释调查组间的差异是符合逻辑的,即年长者、在本地居住时间较长者、工人对地标的接受程度高于对比组;受教育水平低的是工人,他们对地标的接受度比对比组高;性别对地标的感知和认同差别不大。本论文的结论是老合作品群雕是金鱼池小区的地标,这一文化景观是该小区地方性的表征要素,由于它反映了小区的历史文化,所以被人们接受。地方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是小区,加强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社区认同。本研究的结论的应用意义是,社区认同需要有一个文化景观作为认同物,这个认同物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雕塑等不可移动的地上艺术作品。地标的明确可以促进社区的内在文化凝聚力。
简介:感知距离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满意度以及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由感知距离定位图获取的第一手数据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中国人对距离远近的感知标准及不同常住地、性别、学历和年龄群体差异。主要结论为:中国人对距离远近感知标准为:直线距离≤200km、时间距离≤4h感知"很近",直线距离200—400km、时间距离4—8h感知"近",直线距离400—700km、时间距离8—13h感知"远",直线距离700—1000km,时间距离13—20h感知"很远",直线距离≥1000km、时间距离≥20h感知"遥远";常住地交通便利程度、性别、学历、年龄都在影响着人们对距离远近的判断。本文首次实证研究了中国人对距离远近的感知标准,丰富了感知距离研究内容,研究结论对于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简介:旅游景区的管理服务质量反应旅游地形象,研究以雁门关景区为例收集携程网、去哪儿网、美团网、同程网、蚂蜂窝自由行5大旅游网站的645条有效网络评论.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编码分析了关隘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结果表明(1)网络感知高频词排在前列的为雁门关、值得、景区、不错、景色、长城;(2)雁门关积极形象感知度高低分别为雄浑边塞、秀丽风景、浓厚文化、战略要地、忠义杨家、惜雁昭君、英勇抗日;(3)游客对雁门关的消极感知可归为5个核心类属,分别为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环境与安全;(4)二级编码分析可知客观因素、景观破环等自然要素,以及由此导致的景区管理、游客服务、基础设施是消极感知的主要来源.最后提出提升服务形象的对策.
简介:游客忠诚是景区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景区形象对旅游者出游前的目的地选择、游中的体验评价和游后行为倾向都有影响。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景区形象与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和游客忠诚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景区形象对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和游客忠诚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正向影响满意,但是对游客忠诚正向影响不显著,满意正向影响游客忠诚。利用因子分析揭示出景区形象存在功能形象、可达形象和情感形象三个维度。引入时间维度将景区游客忠诚重新界定为近期忠诚、中期忠诚、远期忠诚和态度忠诚四个维度。利用回归分析,发现景区形象各维度与游客忠诚各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简介:城市模型模拟是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地学计算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的最重要领域,国外以M.Batty为代表的规划与地理学家们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用成果.本文借鉴这些学者的研究思路,从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的视角,利用疾病感染、传播机理的模拟方法,研究城市空间扩展、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模型模拟问题;为模拟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特征,研究了基本模型的不同变换形式;讨论了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的计算结构,依据模拟结果,探讨了以城市形态扩展特征为指标进行城市分类的可行性,尝试对城市地理学的模型模拟方法作一拓展.
简介:为研究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对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进行调查。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度、社区居民对旅游产生的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等方面展开调查。运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社区居民旅游规划开发了解度低、居民旅游参与意愿大但参与途径有限等存在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加大信息的公开度,建立相应的开发模式。对于像石佛寺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地,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拓展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社区居民关于旅游影响感知的调查,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提供真实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