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通过将定性分析与关系图描述相结合,提出H1:城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H2:城镇化可通过消费渠道影响经济发展、H3:城镇化可通过投资渠道影响经济发展、H4:城镇化可通过出口渠道影响经济发展四项研究假设。进一步,根据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划分为发达与欠发达两类地区。设定经济发展变量PGDP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变量UR、城镇化与投资交互项变量UR×PFI、城镇化与消费交互项变量UR×HC和城镇化与出口交互项变量UR×PE为被解释变量,采用2000—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假设H1~H4在全国及两类地区是否成立。结果表明:H1、H2、H3假设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均成立;H4假设仅在欠发达地区成立。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简介:通过对市场结构理论演变过程的回顾,认为以SCP范式为基础的传统市场结构分析框架越来越不适应于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网络型市场结构的概念,分析了网络型市场结构的特征,讨论了网络结构型市场结构的分类,并提出了网络型市场结构的一般模式。接着,构建了网络型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四个特性。之后,对2×2网络型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存在的八种策略组合进行了合并整理,求出了在现实中经常采用的四种不同的策略组合下的Cournot产量均衡解、价格均衡解以及实现均衡时的利润。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各个Cournot均衡解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四种策略组合的优劣。
简介:以2008~2009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分析比较了影响两国利率互换利差的主要因素,进而实证研究了危机期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动态互动效应。结果表明:两国利率的水平和利率期限结构斜率是影响互换利差的主要因素,另外,中国的流动性溢价和美国的违约溢价对互换利差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研究发现:中美两国互换利差均受对方市场因素的影响,特别地,在金融危机期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效应,一方面,美国利率互换市场信息能够对中国利率互换市场产生较强的冲击,虽然冲击的程度受制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反向冲击,且程度受制于中国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