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对高超声速压缩拐角流动Grtler涡特性及热流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开发了温敏漆(temperaturesensitivepaint,TSP)系统,简要介绍了TSP技术原理、文章所用TSP涂料标定曲线、辅助设备参数、实验过程数据后处理过程,采用基于离散Fourier定律热流算法.研究在Ma=6低噪声风洞中进行,采用TSP技术,得到压缩拐角斜坡板上热流分布图像,并对高低热流条带现象做出解释,与Grtler涡有对应关系.通过改变拐角角度及来流参数,获得了不同拐角和单位Reynolds数条件下热流分布图像,分析得到压缩拐角斜坡上Grtler涡特性及热流分布在变参数条件下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增加拐角角度或增大单位Reynolds数时,Grtler涡波长减小,且涡起始位置更靠近拐角;随单位Reynolds数增加,斜坡上热流值整体增加,热流峰值位置前移;峰值位置后,热流缓慢减小区域与Grtler涡位置相对应.

  • 标签: 高超声速 压缩拐角 Grtler涡 温敏漆技术 热流
  • 简介:-激光陀螺精度主要取决于环形激光传感器闭锁阈值和偏频装置引起误差。本文对环形激光传感器精度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闭锁阈值及标度因数稳定度;采用自行研制精密速率转台进行了速率偏频激光陀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速率偏频激光陀螺具有较高精度,应当重视。

  • 标签: l?
  • 简介:实验研究了水滴在冷表面结冰结霜,以及合成热射流除霜除冰过程.实验采用-30.0℃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制冷源,将水滴滴在半导体制冷片标定位置,在水滴完全结冰结霜且形态不再改变后,合成热射流激励器工作.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并记录合成热射流除霜除冰整个过程.结果显示:合成热射流能够完全除去结霜冰滴表面的霜,并且能将凝固水滴完全融化为透明水滴.并且与合成双射流除霜效果相比,合成热射流除霜速度极大增加,并且完全除霜后,冰滴高度比合成双射流除霜减少20%.

  • 标签: 合成热射流 水滴 除冰 除霜 对流换热
  • 简介:介绍了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JF12长实验时间激波风洞上开展10°尖锥标模天平测力实验研究结果.JF12激波风洞实验时间为100~130ms,名义Mach数为7.0,喷管出口直径为2.5m,总焓为2.5MJ/kg,复现了35km高空飞行条件.采用六分量应变天平,攻角分别为-5,0,5,10和14°,模型长度为1.5m,质量为50kg.实验结果表明,在100~130ms实验时间里,应变天平输出信号含有3~4个完整周期,可以通过对天平输出信号进行平均直接获得气动力/矩测量结果,而不再需要进行加速度补偿,且气动力系数重复测量不确定度小于2%.JF12激波风洞气动力系数测量结果与传统高超声速风洞结果符合得较好,表明在2.5MJ/kg总焓下,真实气体效应对该模型气动力特性影响不明显.

  • 标签: JF12长实验时间激波风洞 高超声速气动力特性 10°尖锥标模 真实气体效应
  • 简介:通过采取快速插入、建立同步采集系统等措施,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7常规高超声速风洞建立了磷光热图技术,并成功地获得了平板三角翼模型表面热流分布.基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了来流Reynolds数等参数对三角翼表面热流分布影响.结果表明,三角翼外形中心线处转捩靠后,两侧转捩靠前,且随着来流Reynolds数增加,转捩位置进一步前移.总的来说,磷光热图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流动转捩发生位置以及转捩后湍流区形状,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技术途径.

  • 标签: 常规高超声速风洞 磷光热图 热流 三角翼 转捩
  • 简介:通过色流实验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articleimagevelocimetry,PIV)对扑翼近场尾流脱落涡结构轨迹和能量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因展向流动充分性不同,存在两种牛角型涡系结构;上下扑时翅翼交替产生顺时针和逆时针脱落涡,两涡运动轨迹呈近似弧形对称,对称轴仰角略大于攻角;脱落涡涡心涡量在上下扑极点达到最大值,环量最大值出现在到达极点前1/5~2/5周期之间;产生脱落涡半周期内,涡平均环量都随减缩频率增大而增大,减缩频率较低时,下扑平均环量大于上扑平均环量,减缩频率较高时则相反;振幅对涡能量影响明显,减缩频率为2~2.5时,振幅±40°时涡平均环量约是振幅±30°时两倍,减缩频率越大振幅影响越明显.

  • 标签: 扑翼 尾流 脱落涡 粒子成像测速 水槽 环量
  • 简介:详细介绍了循环干涉型光纤陀螺仪实验装置及测试结果.给出了无源和有源补偿两种敏感环结构下陀螺分辨率公式.在实验装置采用了大功率光源和低耦合比输入耦合器,以提高光波在敏感环中循环次数.实验结果表明:光束在敏感环中循环了2~3次,并达到了较好零偏稳定性.

  • 标签: 循环干涉型 光纤陀螺仪 集成光学 有源补偿 陀螺分辨率 敏感环
  • 简介:-静电陀螺(ESG)工程化应用是国防科技及惯性测量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其支承系统(ESS)工程化是关键之一。本文利用高压支承变压器高频载波下付边电感与负载电容谐振特性,设计并研制了有源谐振ESS。它有利于消除ESS起支击穿,系统功耗比原有的ESS降低了50%,系统动态指标优良。

  • 标签: 静电陀螺 支承系统 高频载波 负载电容 国防科技 功耗比
  • 简介: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圆柱形汇聚激波实现可燃气体点火特性研究新方法.通过采用激波动力学理论合理地设计壁面型线,将激波管中产生平面运动激波近乎连续地转变为扇形区内圆柱形汇聚激波.以氢氧预混气体为考察对象,开展了相关激波管实验,实现了可控圆柱面激波汇聚诱导点火.实验发现两种点火现象:强点火和弱点火.在强点火过程,点火由入射激波直接诱导产生;而在弱点火过程,点火则是在波后气流经历热压缩过程后发生.

  • 标签: 激波 激波诱导点火 火焰传播 激波动力学
  • 简介:针对低精度MEMS陀螺仪适合短时间工作特点,在不同采样频率下测试了常用MEMS陀螺仪短时漂移,对比研究并分析讨论了各种被测MEMS陀螺仪短时漂移特性,发现石英系列MEMS陀螺仪短时漂移在高频采样时表现出显著周期性,并说明测试石英MEMS陀螺仪需要高采样频率,应用时需精确标定补偿其周期特性。

  • 标签: 陀螺漂移 周期项 功率谱密度 微机电陀螺仪 高频采样
  • 简介:受限混合层流动主要是喷流与自由来流相互剪切形成混合层受到壁面的限制而形成一种流动.文章采用后向台阶平板模型研究了高速高压比条件下受限混合层典型流场结构以及冷却效率.实验自由来流Mach数为5,喷流Mach数为1.28,喷流总压为0.2~0.7MPa,通过调整冷喷气流总压,基于纹影流动显示技术获得喷口附近激波结构特征和流动参数之间关系.形成喷口附近波系欠膨胀流动现象深刻认识,提取波系特征与流动参数之间规律.基于流动显示及实验测量结果,通过分析流场中大尺度结构空间演化规律,揭示流动参数对于冷却效率影响规律及物理内涵.采用快响应压敏漆(FRPSP)技术在高超声速风洞开展热流分布和冷却效率研究,获得了平板对受限混合层冷却效率影响.

  • 标签: 高超声速 受限混合层 粒子图像测速 快响应压敏漆
  • 简介:设计了一种实验转台测试系统,主要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验证石油钻井旋转导向工具可行性并测试其性能参数。提出了总体方案,设计并完成了系统关键组成部分:两轴手动转台、合力测试仪、惯性测量模块、信号处理系统,完成了计算参数和姿态误差角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各部分工作正常,满足系统总体要求。这为将来石油钻井导向工具井下实验打下很好基础。

  • 标签: 石油钻井 旋转导向工具 实验转台 惯性测量
  • 简介:对水滴结冰结霜过程及合成双射流作用时水滴结冰结霜过程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将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实验板将温度从室温降低到-30°C,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无合成双射流和开启合成双射流作用水滴凝固结冰结霜过程.结果显示:水滴从下部向上逐渐凝固,并且水滴表面凝固速度大于内部凝固速度.由于水凝固为冰,密度减小、体积增大,使得水滴形态改变,顶端突出,变成锥形.由于合成双射流强迫产生对流换热,凝固水滴不会像无激励器作用时在表面生成针叶状霜,而是在水滴表面均匀形成一层白色颗粒状霜.随着时间推移,霜厚度并没有增加,并且水滴高度降低,凝固水滴锥形尖端逐渐变得平坦,水滴与冷板平面的接触面积增加.

  • 标签: 合成双射流 水滴 结霜 结冰 防霜 防冰
  • 简介:基于氢气旋转爆轰发动机研究较多,而碳氢燃料与空气混合较为困难,导致基于乙烯旋转爆轰发动机燃烧技术难度很高.使用宽视野范围可视化燃烧室观察旋转爆轰波研究在国内尚未开展.在同一燃烧室内进一步开展了乙烯或氢气吸气式旋转爆轰实验,来流总温为283~284K,燃烧室壁面有140°石英玻璃观察窗,便于观察旋转爆轰波运动过程.空筒燃烧室爆轰环腔外径为100mm,轴向长度为151mm.燃料通过150个直径0.8mm圆柱孔进入燃烧室,空气通过喉部1mm宽收敛扩张环缝流入环腔.高速摄影和低高频压力传感器均验证了旋转爆轰波存在和速度值.以氢气为燃料旋转爆轰波速度最高可达理论值101%,爆轰波增压效应可达40%左右,乙烯旋转爆轰波速度可达理论值89%.旋转爆轰波结构容易发生变化,不规则.氢气旋转爆轰维持对燃烧室结构要求比碳氢燃料要低,比乙烯旋转爆轰波更加稳定.

  • 标签: 吸气式旋转爆轰发动机 乙烯 氢气 爆轰速度 可视化燃烧室
  • 简介: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研究微气泡减阻效果.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二维平板微气泡湍流边界层进行了定量可视化观察,用天平测量了平板摩擦阻力,分析了不同通气量、来流速度、浮力对减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在高Reynolds数(Re=10~6)流动中有效地减小了摩擦阻力,最大减阻率达到36%,证实了微气泡能显著降低平板摩擦阻力,实验结果也表明,随气体流量增加,减阻率增加.

  • 标签: 微气泡 平板 湍流边界层 摩擦阻力 减阻
  • 简介:在压力2.5-4MPa,质量流量0.7-1.7g/s,入口温度20-250℃实验条件下,对煤油在内径1mm,长度300mm竖直上升圆管流动及传热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传热不稳定开始发生.不稳定发生起始热流密度随压力和流量增加而增大,随入口油温升高而减小,且当入口油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无不稳定现象发生.不稳定发生初始时刻,出口油温迅速增加,管道壁温明显下降,传热系数增大;实验段局部流速增大,进而在管道内部形成压力脉动并产生声音.不稳定结束后,出口油温几乎保持不变,壁温会缓慢增加,直至下一次不稳定发生.

  • 标签: 超临界压力传热 传热不稳定 压力脉动 传热强化
  • 简介:对喷嘴等效直径相同出口Reynolds数均为150003种等腰三角形(顶角分别为30,60和90°)以及圆形孔口射流进行了流场显示与速度场测量.结果表明:相比于圆形射流,等腰三角形射流出口中心线速度衰减更快,湍流度更高,三角形射流卷吸周围流体能力显著增强.随着三角形顶角减小,近场区涡结构三维性更强,卷吸效果更明显.此外,对不同射流中心线湍动能谱概率密度函数Taylor尺度和Kolmogorov尺度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出口形状对湍流小尺度运动影响较小.

  • 标签: 非圆形射流 多尺度 频谱 热线风速仪
  • 简介:旋转爆震涡轮发动机正获得广泛关注,但旋转爆震燃烧室出口存在着高频压力波动,压力波动会降低涡轮工作效率并减小涡轮工作寿命.基于旋转爆震波传播特点,开展了旋转爆震燃烧室与涡轮导向器组合结构实验研究.燃料为H_2,由位于燃烧室前端120个小孔喷入燃烧室;氧化剂为空气,由径向环缝喷入燃烧室.在燃烧室内起爆旋转爆震波后,爆震产物直接流入导向器内.研究结果表明,随当量比增加,燃烧室内爆震波传播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导向器出口仍存在与燃烧室内旋转爆震波同主频振荡压力,但相对于导向器前振荡压力,出口压力振幅减小了约64%.旋转爆震波传播速度相对偏差先减小后增大,并且爆震波传播越稳定,其速度损失越小.

  • 标签: 旋转爆震燃烧室 涡轮导向器 旋转爆震波 振荡压力 稳定性
  • 简介:文章采用热流率测量和纹影拍摄技术,对高超声速层流湍流边界层条件下钝舵干扰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Mach数为6,8.研究结果表明层流与湍流干扰流场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层流状态下干扰流场存在分离,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存在负增量,舵面上存在明显热流率峰值;湍流状态下干扰流场无分离,干扰对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影响较小,舵面上无明显峰值.

  • 标签: 高超声速流 层流 钝舵 热流率
  • 简介:在压力2.5~4MPa,质量流量0.7~1.7g/s,热流密度0.06~1MW/m~2实验条件下,对煤油在内径1mm,长度300mm竖直上升圆管内流动与传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传热系数随局部油温变化及不同实验参数对传热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压力下煤油传热主要由自身物性和流动状态决定.超临界压力煤油传热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区域:正常传热区传热强化区和传热恶化区.传热强化主要是湍流掺混增强和近壁面流体在拟临界温度附近物性剧烈变化综合作用;传热恶化则是因为壁温及近壁面流体温度远高于拟临界温度,在近壁面发生了类似于亚临界状态下“拟膜态沸腾”.

  • 标签: 流动状态 物性变化 传热恶化 传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