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密集布设MEMS强震仪台网获取准实时强震观测数据,可以为震后灾情快速判断和平时地震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阐述了利用3G/4G无线通信和L2TP(LayerTwoTunnelingProtocol,第二层通道协议)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基于互联组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机电系统)强震仪监测网络主要步骤和实现过程,实现了MEMS数据实时传输。提供了一种简单组网模式,为建立灵活、实用、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安全性密集监测网络提供参考。

  • 标签: MEMS 监测网络 L2TP
  • 简介:新一代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标准。借助日益普及移动智能终端和快速发展互联技术,我们面向公众服务和行业应用,分别研发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PP(Android和iOS版)及B/S架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新一代区划图所涉及"四级地震作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等技术方法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此外,针对市县基层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特点和需求,为新一代区划图提供了一套实用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在部分市县工作部门进行了推广和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服务系统 APP 智能终端 互联网 抗震设防
  • 简介:互联是信息最大和最广泛应用载体,互联已经成为地震灾情快速获取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介绍了基于天地图互联地震灾情获取与处理系统总体结构、技术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GIS开发平台是ArcEngine,数据库是SQLServer,互联数据服务平台采用开源天地图.

  • 标签: 互联网 地震灾情 灾情获取 GIS 天地图
  • 简介:本文以地震对应法分析了莆田地震台DK1应力孔前兆异常特点

  • 标签: 地应力 前兆异常
  • 简介:介绍了玉树7.1级地震震情跟踪过程中,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应用情况,发现数字地震资料运用可以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玉树地震序列 震情 地震预报
  • 简介: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南投县发生了7.6级强烈地震,当时正好我当班,在地动房摇情况下,加上这次地震特殊性,将S波分较向后,使地震“要素”中震中位置有误差,现将这次主震分析过程做一总结

  • 标签: 偏移 误差 压缩 特殊震例
  • 简介:通过对黄河源区主要湖泊水环境变化特征论述,运用水文地质学及水环境理论学等方法,对黄河源区湖泊萎缩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取得了比较可靠成果资料,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黄河源区 湖泊萎缩 生态环境
  • 简介:2011年3月10日1258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5.8级地震,造成25人死亡,314人受伤(其中重伤134人),直接经济损失23.8亿元。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调查资料,阐述了地震受灾区环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场地效应及断层效应,对震害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

  • 标签: 极震区 震害调查 震害特征 地震烈度 发震构造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所具有的2个突出特点:①诱发地震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当地天然地震正常水平,世界上已经发生4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甚至发生在历史地震活动空白区;②岩溶地区水库可能因库水位快速上升而使溶洞中封闭部分气体产生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但气爆型地震震级(ML)仅为0.6,气爆震源只发生在浅地表处。峡工程一期、二期蓄水诱发地震群,其中ML0.6级以上地震占74%,ML1.0级以上地震占36%,震源深度在5—16km范围者占48%。ML2.1级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四象限分布,显示系水库诱发构造地震。这对我国西部大规模水电开发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长江三峡 气爆
  • 简介:本文简述了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应用重要性,并结合在台网实际工作中计算机应用过程所遇到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最大限度地为地震数据产出服务,为提高工作效率从中总结了几种平时十分实用使用技巧与微机维护方法。

  • 标签: 信息社会 计算机 提高效率 技巧 维护
  • 简介:本研究拟从常规桥梁(跨径不超过150m且桥长不超过600m)出发,考虑局部场地效应,对某工程场地地震反应进行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将计算得到地表地震动作为桥梁桥墩处非一致输入,然后再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计算得到桥梁地震反应。通过与一致激励及考虑行波效应激励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果:由于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频谱、峰值加速度都有影响,与一致激励相比,考虑局部场地非一致激励对于桥梁下部结构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于上部结构响应影响明显;考虑行波效应非一致激励对于桥梁地震响应有减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行波效应引起地震动非一致性开展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并不具备保守性。

  • 标签: 局部场地效应 非一致激励 行波效应 桥梁抗震
  • 简介:<正>福建省地震学会第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6月15日至17日在福州召开,参加会议有来自全省各地市地震学会、工作委员、专业委员和挂靠单位正式代表78人,来自福建省气象学会、学会研究等兄弟学会、省地震局各部门和上一届理事理事长等特邀代表30人,省科协、省社团办、省地震局领导光临大会指导。

  • 标签: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地震学会 学术研讨会 福建省 防震减灾工作 省气象学会
  • 简介:对2005年3月6日台湾宜兰海域6.1级有感地震速报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地震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速报分析 震相特征 震源机制
  • 简介:通过总结近年来我市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制定我市"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以夯实大工作体系基础为重点,向大家展示了该规划具体做法、保障措施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 标签: 防震减灾 三大体系 新局面
  • 简介: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人所提出云回波强度、归一化强度、最邻近高差、法向量夹角、X向坡角和Y向坡角等特征均值和标准差,利用肝最近邻分类法实现单体地物区分方法。对2010年海地7.0地震震后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地面点去除,分别选取了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各50个训练样本和各20个测试样本,计算了各因子分布及其均值和标准差,在分析基础上最终选取了可分性较强8个分类特征,利用群最近邻分类法对测试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分类正确率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选取多个有效LiDAR云分类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震后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提高震后建筑物震害程度判定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较为准确灾情信息支持。

  • 标签: 机载LiDAR点云 K-最近邻分类法 倒塌建筑物 地震应急 分类
  • 简介:1.引言模式识别法在地震危险区预测和地震预报中已有许多应用,但发震特征选取随地区地震活动特点不同,以及研究者认识差异而不同。笔者为了判定青藏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危险性,根据定性分析,选择了以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因素为主12个特征量,运用模式识别的加权Hamming方法判别研究区内

  • 标签: 识别特征 模式识别 特征量 地球物理场 Hamming 图像识别
  • 简介:调查了华山山前断裂中段(石堤峪-杜峪)晚更新世以来,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断层构造地貌,讨论了它们成因、特点及对断裂活动响应关系。断层构造地貌主要包括:断层角面、断层陡坎、洪积阶地、埋藏型洪积扇以及冲沟裂点。对各大沟峪峪口洪积阶地进行了大比例尺微地貌测量,并在部分沟峪两侧沿断层崖陡坎及冲沟沟床布置了测线。结合T1、T2级洪积阶地位错测量结果及其14C年龄计算得到,华山山前断裂中段6000a-2000aB.P.垂直滑动速率为1.485mm/a;2000aB.P.以来垂直滑动速率为3.73mm/a。最后结合野外调查与理论认识,建立了正断层作用下洪积阶地与埋藏型洪积扇演化模式。本研究结果支持华山山前断裂是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发震构造观点。

  • 标签: 断层三角面 断层陡坎 洪积阶地 埋藏型洪积扇 裂点
  • 简介:我国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具有显著地域特点。本文基于现场调研结果总结了青海东南部黄河流域农村民居结构特点,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庄廓院是调研区内典型农村民居,本文对调研区内庄廓院木构架房屋进行研究,提出庄廓土墙围护木构架房屋震害等级分类标准,根据实际震害资料和类比方法确定了当地上墙围护木构架结构震害矩阵和震害指数与峰值加速度关系曲线。与云南鲁甸农村土木结构房屋比较,青海庄廓院民居具有更高抗震能力;与未设防砖混结构比较,这种土墙围护木构架结构在高烈度区造成人员伤亡风险更低。

  • 标签: 青海东南部民居 木构架结构 破坏等级 抗震性能 震害指数
  • 简介:<正>各位来宾、各位代表:福建省地震学会第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今天隆重开幕了。出席本次大会有奋斗拼搏在防震减灾第一线各地市、各监测科研单位、各专业委员代表共78名,特邀代表27名。福建省科协、福建省社团办和福建省地震局领导、兄弟学会代表莅临大会指导。他们到来,为大会增辉添色。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福建省地震学会向与会各位来宾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 标签: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地震学会 学术研讨会 福建省 防震减灾工作 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