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原油采收率不仅与原生水饱和度有关,而且与水、气和化学驱后的残余油饱和度有关。而这些流体各自的原始饱和度和残余饱和度又与其岩石物性和油藏条件如温度、油藏压力和上覆岩层压力等有关。目前的研究旨在推导出一种以上述参数(如常规和特殊岩心分析研究中测量的参数)为基础预测原油采收率的经验模型。一项基于100块砂岩和碳酸岩样品数据库所进行的初步研究得出了一个极好的特征关系式,其相关系数为R2>0.95。这种相关关系对各油藏是特异的,因此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发出每个油藏的原油采收率特征图版。这种特征图版可用于提高采收项目中水、气和化学驱的设计。为了将这种相关关系推广到不同的地层流体和地层,采用了Klinkemburg和Forchhenimer关系式。该关系式为缺乏数据时确定油藏的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一种工具。

  • 标签: 预测 原油 采收率 经验方法 研究 推导
  • 简介:有水气藏在四川盆地分布广泛,该类气藏的气井往往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出水,由于气水两相流动,使得这种气水同产井的垂直管流压力计算比较繁琐。文中采用是一种适宜现场应用的计算气水同产井流压的经验法。该方法通过部分参数元因次化,统计分析得到计算流压的经验式,进而直接利用气水同产井的生产水气比和井口压力计算流压,简便、易操作。现场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气藏 气水同产井 流动压力 计算方法
  • 简介:众所周知,由于现实世界的大多数油、气藏都是非均质的,所以钻加密井能够通过加快油气采出而提高采收率。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油气价格的上涨,全世界正在实施加密钻井的油气田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加密钻井在石油工业的发展,同时总结了过去20年来石油工程师在加密钻井方面获得的经验教训。对于石油工业加密钻井实践的成功和失败,探讨了不同的油、气田实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藏的非均质性越强,钻加密井的效果也就越好。

  • 标签: 加密钻井 石油工业 现实世界 非均质性 油气田 能源需求
  • 简介:如果不包括中东的资源,相当一部分世界油气储量(甚至更多)都蕴藏在碳酸盐岩油藏中。碳酸盐岩油藏孔隙度通常低并且可能是裂缝性的。除了原油与混合润湿岩石特性外,这两个特性通常导致采收率低。当采取EOR策略时,注入流体很可能通过裂缝网络流动,波及不到岩石基质中的原油。裂缝网络渗透率高,但是其等效孔隙体积小,导致注入流体早期突破。有效地采取加密钻井方案和井波及策略(大部分是堵气和堵水)以便缓解注入流体早期突破并且提高采收率。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采收率还是达不到OOIP的40%~50%。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文献中报道了大量在碳酸盐岩油藏中实施的EOR油田项目。通过实施油田项目证明了其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能力并且估算出了长期作业费用。采收率的提高直接增加了储量,延长了不同油藏的开采期限。但是,在当时油价环境下,技术效果与其经济可行性相差太大。尽管有希望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大量的前期投资给技术应用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在其它情况下,高边际成本抵消了从提高的采收率中获得的所有效益。后一种情况特别符合基于化学和热方法的EOR工艺。像在下文中将看到的那样,在过去的30年期间,不断的技术进步降低了每桶增油的成本。...

  • 标签: 油藏矿场 矿场经验 碳酸盐岩油藏
  • 简介:今天国际油气区块市场的机会似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资源国控制和监管着获取这些机会的大门。本文将分析政府是怎样履行这方面职责的,重点是资源国政府开展轮次招标的经验。数十年来,在美国海域、北海和澳大利亚海域发放油气区块都优先选用了轮次招标。如今这种方法已在非常不同的国家得到使用,如巴西、伊朗和法罗群岛(FaroeIsland)。最近的趋势表明,每年至少有20个国家举行轮次招标。资源国政府使用轮次招标的目的,是使相互竞争区块作业权的公司尽可能增加义务工作量。轮次招标也符合公平竞争原则,而许多政府为了消除垄断、限制性发包以及危害性极大的腐败现象,都在积极引入公平竞争机制。然而仍有许多国家依靠双边谈判发放区块,另有一些国家则是两种方法兼顾。本文要剖析轮次招标的若干具体内容,包括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获取、区块选择、参与投标的资格认证、投标要素、标书评价和发标程序以及轮次招标的管理。所举实例用于说明资源国政府如何解决一系列问题,如在标书评价中增加透明度、为所有竞争者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舞台以及由现有的所有者控制资料。过去十年来,轮次招标出现了更加明确及公开竞争和透明度更高的趋势。尽管外部投资的减少对它产生影响,但这种趋势很可能继续下去。假如有限的财力和专业技术能有效地用于萧条的勘探环境,尤其是那些勘探新区和勘探程度很低的国家,那么国际和其他机构的最有效投资就可能很好地建立一种国际许可证招标的公平机制。总之,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文化和社会制度,研究出一套区块招标的策略,但不需要标准形式的轮次招标程序。

  • 标签: 油气区块市场 轮次招标 竞争机制 资料收集 区块选择 资格认证
  • 简介:文中讲述了采用气藏组分模拟软件对射孔的以及水力压裂的凝析气井进行试井分析。反凝析作用和裂缝流体动态影响着井生产能力,这是促使人们进行模拟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模拟这些影响因素的新特征(参数),例如取决于毛细管数的相对渗透率赋值和网格块间的非达西流。讨论了相关的岩心、测井和PVT数据。最后介绍了所选择的射孔井以及压裂井的历史拟合和分析结果。所讲的模拟方法对于涉及凝析气流的试井分析来说非常有用,且也可用于对于气井和欠饱和油井进行试井分析。与解析模型模拟相比,这种模拟方法的优点表现在识别和认识控制凝析气井生产能力的具体的物理效应。有了这种模拟方法,多学科气藏工作组成员就可以了解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作用,重点研究关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高模拟结果的专有性。这项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广泛收集数据和建立一个多用途的状态方程模拟程序,该模拟程序允许用户自定义算法,用于饱和度函数和向井流动方程的特殊编程。

  • 标签: 凝析气井 试井 气藏组分模拟 射孔 水力压裂 不确定因素
  • 简介:壳牌在阿尔伯塔西北和平河拥有70×10^8桶沥青的可采储量,产量为1.2×10^4桶/日。到目前为止,和平河热采项目已经生产25年,生产沥青达5000×10^4桶。壳牌正在展开环境和工程研究,以决定是否要将生产规模扩大到3×10^4桶/日。

  • 标签: 壳牌公司 成功经验 项目 热采 生产规模 可采储量
  • 简介:在BruneiShell石油公司(BSP)的IronDuke和Bugan油田采用选择性完井能够对多个储层层段进行合采(在一些情况下跨越断块进行合采)。一般非均质砂岩内的大气顶覆盖在IronDuke和Bugan油田内的油环上面。最近的生产测井测试结果表明,在高渗透薄砂岩夹层出现了气突破。因此,选择性开采通过改善储层管理提供了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潜力。例如,用为了研究智能

  • 标签: 智能井 最终采收率 油田 储层管理 合采 完井
  • 简介:在最近几年已经增加了对水气交替注入工艺方面的兴趣,包括混相和非混相驱两种。水气交替注入是一种采油方法,最初的目的在于提高注气过程中的波及效率。在某些近期应用中,在注水井内曾经回注产出的烃气,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和保持压力。通过水气交替注入采油,曾归功于接触未波及层带,特别是利用气向顶部分离或水向底部聚集,重新采出“顶楼油“或“地窑油”。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地层中注气后的残余油饱和度比注水后的低,并且三相层带可得到较低剩余油饱和度,水气交替注入有助于增加微观驱替效率的潜力。这样,水气交替注入通过结合较好的流度控制和接触未波及层带,并且通过导向改善微观驱替效率,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这项研究是水气交替注入矿场经验的评述,因为这是在现代文献中查明的,从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指导水气交替注入到来自北海的新经验。差不多评述了60个矿场的试验结果。包括陆上和海上方案,以及用烃气或非烃气进行水气交替注入。陆上方案井距很不相同,常常应用密井网;至于海上方案,井距约为1000m。对所评述的矿场,关于成功注入的共同趋向是,增加原油采收率范围为原始原油地质储量的5%-10%。少数矿场试验是不成功的,但是作业问题常常是值昨注意的。尽管注入能力和开采问题对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一般是不受损害的,要特别注意已知注入相(水或气)的突破,论述了通过水气交替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受岩石类型、注入策略、混相气或非混相气以及井距的影响。

  • 标签: 水气交替注入 原油 矿场 提高采收率 重油粘度 低温氧化
  • 简介:经过多年探索,国内石油企业与外企石油公司合作已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状态,合作开发业务日益频繁。2012年,壳牌公司对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ZT合作区块进行开发生产。生产实践发现,国外石油公司的开发管理技术有别于川内传统石油企业。通过梳理壳牌(ZT)对外合作区块组织管理模式,对比采气场站标准化建设、数字信息化建设及采气工艺异同,总结壳牌公司开发管理经验,结合国内采气场站运行现状,提出相关生产管理对策建议。

  • 标签: 壳牌 对外合作 开发管理 ZT项目
  • 简介:尽管裂缝性油藏不常见,与常规的砂岩、碳酸盐岩油藏相比了解得也不多,但是对世界油气储量及生产来讲它却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者。在研究的100个裂缝性油藏油中有9x10^10bbl石油当量的综合可开采油气储量。裂缝性油藏常常被看作是寿命短、流动比率高、产量下降快、最终采收率低的油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采收率 碳酸盐岩 储量 孔隙度 渗透率
  • 简介:世界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油藏。碳酸盐储层通常为低孔隙度,而且可能含有裂缝。这两种特性,与岩石的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混合润湿,常常造成油气采收率的降低。一旦采用提高原油采收率(EOR)的方法,所注入的流体就有可能穿过裂缝系统并绕过岩石基质中的原油流动。裂缝系统的高渗透性及低当量孔隙容积,常常导致所注流体的提早突破。通常,采用加密钻井和提高波及效率的方法(主要是封堵产层出气和出水的方法)来缓解这种提早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有占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40%-50%的原油无法采出。许多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方案都是参照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的文献介绍制定的。这些方案证明了各种EOR方法用于碳酸盐油藏的技术可行性。但是,由于油价下跌,许多EOR计划被搁置。本文汇总了美国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注气、注化学剂、以及热力法)现场试验,以期确定下一步评价的主要易变参数和项目设计参数,恢复处于开采中后期碳酸盐岩油藏的活力。二氧化碳(CO2)驱[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WAG)注入]是在美国使用的主要EOR工艺。其原因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价比。二氧化碳EOR法,向主要代表地层中碳的贮藏与螯合的可行性迈出了合理的第一步。尽管EOR化学法,特别是聚合物驱已经在美国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广泛试验,但相对而言,该方法对总采油量的贡献还很有限。本文简要概述了当前EOR的实验室工作(如润湿性变化和新型化学添加剂方面),以及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所用的EOR化学方法的现场(如提高注入效率)经验。根据过去的和当前的经验,围绕筛选出可用于碳酸盐岩油田EOR的方法做了简要论述。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原油采收率 美国 现场经验 EOR方法 碳酸盐岩地层
  • 简介:介绍了基于得克萨斯北部巴尼特页岩区带水平井中钻井、水力压裂处理和生产数据的挖掘分析结果。文中对巴尼特页岩区带内13400多口生产井的钻井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了剖析。并对其中3300多口水平井的井筒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描述内容包括井斜方位、斜角、水平段长度和射孔等。本研究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技术,并结合运用了常规统计技术,从看似分散的数据集中发现了隐藏的规律性。该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研究,说明了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页岩气藏最佳开发实践的问题。过去几年间,公开的钻井和生产井资料大量增加,为该项技术的应用创作了条件。简单地绘制生产数据与生产井变量及压裂变量的交汇图,所得结果往往较为分散。本次研究充分利用了页岩气大开发所产生的丰富钻井和生产数据,通过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文中论述了相关的一些变化趋势,诸如井筒趾端的走向(向下、水平或向上)、水平井段的长度、斜角等参数的变化对页岩气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把实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大型页岩气数据集,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而在小型页岩气数据集中应用这些技术可能发现不了这些规律性。这项研究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了汇总的储层物性近似值、井筒结构数据、完井资料和压裂处理数据,从地理的地角度绘制这些数据与生产数据的交汇图,提高数据解释的质量。

  • 标签: 数据挖掘技术 页岩气 得克萨斯 开发 模式识别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1挪威中部海域的海德伦油气田海德伦(Heidrun)油气田发现于1985年,发现井为6506/7-2井,其油气储量分别为1.75亿立方米石油和407亿立方米天然气。该油气田1995年投产。在挪威中部海域发现3个油气田之后,挪威石油管理局(NPD)在第9轮油气区块招标中发放了6507/7区块。研究发现,该区块的含油气系统包括了下、上侏罗统源岩。

  • 标签: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 石油管理局 生产
  • 简介:通过试验评价了作为三次采油技术的MEOR方法,该方法利用微生物活动提高伊朗油藏采收率,在试验过程中特别关注了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在MEOR动态中的作用。通过把Taguchi方法的正交阵列作为试验设计技术设计并且进行了一些试验,以便探索和评价微生物配方对采收率的影响和在采油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以两种主要规模进行了所有的试验,即烧瓶规模和简单岩心驱替系统规模。

  • 标签: 生物表面活性剂 油藏 采收率 三次采油技术 MEOR技术 微生物
  • 简介:2008年以来,石油工业界在致密/页岩气藏生产井产量预测研究中引入了多种新的经验计算方法,其中业界专家最常提及的方法包括Valko提出的“产量扩展指数递减法”(SEPD法)和Duong提出的“裂缝性气藏产量递减法”。据称,这两种方法都可准确计算致密气井和页岩气井的产量与最终可采量(EUR)。然而,这两类储层岩石渗透率变化都很大,致密气储层岩石渗透率介于0.1—0.0001mD之间,而页岩气储层岩石渗透率范围从0.1mD到0.0001mD以下。这样大的渗透率范围,上述两种经验法都能适用吗?利用上述经验法对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的致密气藏与页岩气藏生产井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中采用的渗透率数据源于生产井的实际生产数据和开采模拟合成数据。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研究的结果、获得的主要发现与方法完善建议,包括:(1)SEPD法和Duong“产量递减法”都不适用于渗透率介于0.1~0.001mD的致密气藏。Duong“产量递减法”会明显高估最终可采量,而SEPD法使用开采潜力曲线确定递减参数,估算结果很可能与开采历史不相符,预测的最终可采量数值偏低。(2)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EPD算法(YM—SEPD法),改进后的YM—SEPD法更易于使用而且更具通用性,最重要的是,它能更加可靠地进行产量预测与最终可采量估算。(3)针对岩石渗透率低于0.001mD(原文中为0.01,可能是印刷错误,译者注)的储层,提出了一种更严格的、循序渐进的Doung“产量递减法”工作流程。此外,对于致密气藏而言,Doung“产量递减法”只可用于开发早期、进入拟稳态(PSS)流动状态之前的产量预测。(4)使用上述3种不同方法分析了西加拿大盆地不同储层(Cadomin,Montnev,Notikewin,Cardium等)、不同水力压裂条件下的数百口水平井,包括油井与气

  • 标签: 裂缝性气藏 产量预测 可采量 页岩气 估算 经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