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区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区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同时,C/N的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的分解矿化,土壤固定有机碳能力降低,并释放更多的无机氮,氮素流失的可能性增加,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注意提高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简介:黑色岩系作为地史上反复出现的时限沉积相,反映了环境的突变及环境事件,构成了许多重要矿床的赋矿岩系。我国共有25种以上的有用元素和组份的聚集成矿与黑色岩系有关,它们呈自然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十余种形式产出。黑色岩系型矿床一般规模较大,我国南方赋存大-超大规模矿床的黑色岩系分布干9个纪级单位的13个含矿层位中,共形成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6个大-中型矿床密集成矿区。根据盆地流体在黑色岩系型矿床成矿演化的阶段性,可以将其矿床的形成划分为:沉积期和成岩期。前者可形成大-超大型锰、磷、重晶石矿床,成岩期可能形成大-超大型金、银、铅锌、锑、锡多金属矿床。
简介:地球内部的碳储量远高于地球表层系统,基性岩浆作用使地球深部的含碳挥发分排放到地球表层系统中,导致大气圈中CO2和CH4等组分含量及地表温度升高。本文总结了不同构造环境基性岩浆作用形成岩石中含碳挥发分的含量及其意义,认为大洋和大陆环境的玄武岩及基性岩浆侵入体中含碳挥发分均以CO2为主,CH4等烃类气体的含量较低。大洋玄武岩CO2含量从洋岛玄武岩(210mm^3·STP/g,STP-标准温度压力条件,下同)、洋中脊玄武岩(263)、弧后盆地玄武岩(1060)到岛弧玄武岩(1246)逐步升高。大陆玄武岩的CO2含量变化较大,西伯利亚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苦橄岩中CO2(276.98)低于准噶尔盆地二叠纪玄武岩(643.99)。西秦岭造山带玄武岩CO2含量为237.27mm^3·STP/g,而腾冲新生代玄武岩CO2含量只有11.97mm^3·STP/g;华北-华南克拉通新生代玄武岩CO2含量较低(140-202.8mm^3·STP/g)。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CO2含量为105-384mm^3·STP/g,含碳挥发分的组成与氧化还原条件有关,大规模基性岩浆作用排放大量的CO2到地球表层环境系统,诱发了环境变化。
简介:磁绿泥石化学成分类似于绿泥石,但属于蛇纹石结构。研究中常将其误认为是高岭石或鲕绿泥石,国内相关研究极为有限。作者综述了各地发现的磁绿泥石及其形成环境特点,将其形成环境分为两类:①海相环境,常在海相鲕粒铁质岩中以鲕粒形式产出,海相磁绿泥石多指示温暖、富铁且为还原环境的海域;②非海相环境,在北极荒漠土、煤炭沼泽、红土带、淡一半咸水的河漫滩和河口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三角洲、燧石黏土、花岗岩和变质岩中产出,多由海绿石、绿泥石、高岭石、钛云母、或红土转化形成。对磁绿泥石进行矿物学以及成因环境研究,有助于黏土矿物学研究的完善,对磁绿泥石产区的古环境分析拍.将大有裨益。
简介:自然金(包括银金矿)是我国岩金矿床中最主要的金矿物。研究金的粒度分布对于推断矿床形成条件,指导矿石选冶都有重要意义。金的粒度分布是评价矿床的问题之一。我们根据国内123个主要岩金矿自然金粒度测试数锯,对金的粒度分布类型、变化特征与矿床成因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获得了某些新的认识。1.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类型及变化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的普遍特征是粒度范围很大,但主要粒级相对集中。同一个矿区中金的粒度至少横跨2—3个数量级,有的达4至6个数量级。例如团结沟金矿既发现次显微金(d=0.05μm),又出现粒度大于1mm的明金,两者相差2×10~4倍。另一方面每一个矿床都存在一个主要粒度范围,这一范围具有一定的成因意义。
简介:碳酸盐岩是个巨大的碳源和钙源,在地球表面分布极广。随着近年来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对地表碳酸盐岩的溶蚀产生重大影响。为研究污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H计、酸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扩散X射线谱仪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别测定反应体系中的金属离子浓度、pH值、HCO3-浓度、碳酸盐岩被溶蚀前后表面形态和组分变化等指标。研究发现,模拟污水(含有几种重金属离子、H2PO4-、NH4+、脲和土壤微生物等)对碳酸盐岩的溶蚀结果有显著差异,如模拟污水对碳酸盐岩有强烈的溶蚀作用,使其释放更多的Ca和C;低浓度Pb(NO3)2溶液对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吸收CO2;高浓度的Pb(NO3)2、CuCl2、CuSO4和土壤微生物扩增溶液对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释放CO2;重金属盐溶液和复合污水对碳酸盐岩溶蚀后有次生矿物生成等。
简介:经济全球化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是WTO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原产地域的产品主要由该产品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因素)所决定。我国的原产地域产品较多地注重历史文化标记的包装,而往往忽视了建立能说明与原产地域密切相关的自然背景(地质、地理和地球化学)的科学数据标记,从而对产品原产地域的自然环境缺乏长期品质稳定性的科学监测。分析国内外名优原产地产品的地球环境,可将其环境归纳为四个主要因素:1)化学组成上与大陆块体拼合带明显相关;2)来自不同流域水系的交汇带;3)有四季分明的气候调节;4)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许多特定的原产地往往也只有一个。科研与产业都要加强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为地球原产地保护和民族精品的发扬光大作出新的贡献。
简介:当代地球化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Ⅱ)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示踪,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同位素分馏1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进展(1)氧同位素理论分馏方程研究的重大突破:继Urey(194...
简介:本文利用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处理铜-苯酚(简称铜-酚)和镉-苯酚(简称镉-酚)这类有机-无机复合污染模拟废水,采用胶质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分别单独、联合或先后处理等5种方式,探讨了这两类菌体对复合污染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及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微生物对铜-酚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对镉-酚废水。对于铜-酚废水的处理表明,当废水中苯酚浓度为50~200mg/L时,去除率可达80%以上,最高可达94.65%,其中铜的去除率较苯酚低;当模拟废水中铜浓度为30mg/L时,可达最高去除率(60.02%)。微生物对镉-酚废水的处理表明,当废水中镉离子浓度为4mg/L时,最高去除率为58.44%,苯酚的去除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