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图分类号R68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09-01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楔形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接受后路顶锥区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和躯干偏移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23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12ml。手术后和随访患者的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和躯干偏移和手术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和术后随访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并发症有术后切口渗液、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术中椎弓根骨折、切口积液等。结论后路楔形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矫形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楔形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后路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病患手术时长为(242.31± 2.36) min,术中出血量为(1462± 23.62) ml。术后即刻的脊柱侧凸主弯,后凸Cobb角,躯干偏移和术前相比显著较好, P<0.05。末次随访的结果和手术即刻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对于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使用后路顶椎区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加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利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式,可取得显著的矫形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切线选择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62例周围型肺占位,肺列带去内采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3283岁,术中均应用美国泰科公司肺切割缝合器进行肺楔形切除,其中错构瘤8例,炎性假瘤13例,结核球11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肺癌29例。术后观察出血、漏气、肺不张情况。结果,术后出血二次手术2例,漏气延迟愈合(超过7天)8例,心率失常2例,刀口感染渗液4例,无肺不张病例。结论周围型肺占位(肺外带吉内)行肺楔形切除,切线应选择组织较薄,弹度好处,各种切线不会造成肺坏死,肺不张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上腹部虚拟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拟诊上腹部病变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后,再行双源双能量CT扫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得出虚拟平扫图像,将常规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图像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CT值、信噪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虚拟平扫和普通平扫在病灶检出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虚拟平扫腹部CT值高于普通平扫(P>0.05);虚拟平扫图像SNR高于普通平扫(P>0.05)。两组虚拟平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应用虚拟平扫辐射剂量可降低34%。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5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到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子宫切除患者60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0例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和30例B组(吗啡针剂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吗啡针剂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B组(吗啡针剂组),P<0.0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戴芬)口服给药可以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临床上可用于妇女子宫切除术后用药,具有用药简单方便、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癌肿的浆膜面改变、增强表现与浆膜面浸润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胃癌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浆膜面受侵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5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6~78岁。对52例胃癌癌肿浆膜面浸润情况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由2位资深放射医生在不知内镜、手术和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盲法分析双源CT静脉期、延迟期图像。结果进展期胃癌浆膜面侵犯的CT征象中,浆膜面粗糙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节状突出的诊断特异性高,同时应结合周围脂肪间隙的改变综合判断。胃癌癌肿的强化方式是诊断胃癌浆膜侵犯时应该综合考虑的一个因素。CT与病理学T分期具有较高一致性,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胃癌癌肿邻近浆膜面的区域碘剂含量,可以作为判定浆膜面是否受侵的一个指标。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双球囊压迫管在双胎妊娠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行双胎妊娠剖宫产患者临床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7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术中均采用常规按摩子宫及使用缩宫素药物促进宫缩,研究组35例为联合双球囊压迫管止血,对照组35例为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止血,对比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输血率、止血有效率、产后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恶露持续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及D-二聚体变化等指标。结果:70例双胎妊娠剖宫产无一例子宫切除,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5.71%,对照组为8.57%,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91.43%。研究组较对照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P<0.05),而输血率、产后出血率、止血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恶露持续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D-二聚体等指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置入双球囊压迫管对宫腔及子宫下段压迫止血效果确切,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尤其适用于双胎妊娠剖宫术后预防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