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副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我科收治一位66岁男性患者,右膝外上方软组织肿瘤,经手术切除两次,肿瘤再次复发6个月,复发初期,局部稍有酸胀感,自行采用按摩器给予按摩、理疗,肿物生长迅速。临床经彩超、X线、CT、MRI等检查,确定肿瘤位于右膝外侧偏上方及右大腿外下方肌间隙内。根据上两次手术组织学诊断,确定为副脊索瘤复发。结果术后病理检查,HE染色肿瘤分叶状富含粘液,细胞呈梭形及星形,细胞核轻度异形性。粘液样间质含大量胺聚糖,最终病理诊断为副脊索瘤。结论副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需要病理常规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应与脊索瘤及腱鞘囊肿鉴别,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需要外科边界广泛切除,术后仍有复发,局部尽量减少机械性、物理性刺激,以免加速肿瘤复发及生长加速,少数出现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的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调查分析了2000年1月-2011年1月,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住院的患者82例,其中葡萄胎48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14例。随机抽取120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在年龄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高(P<0.01),孕次与妊娠滋养细胞发病有明显的关联。居住农村者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结婚年龄、职业无关。先行妊娠种类与间隔时间与滋养细胞肿瘤有关。结论患者年龄、孕次、居住地及先行妊娠间隔时间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胃癌发病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从医院选取80例非胃癌、食管癌,无肿瘤疾病史的患者做对照。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有胃慢性疾病史、家族肿瘤史、多食用腌制食品、不良饮食习惯、吸烟者易患食管癌、胃癌;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高、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的不易患食管癌、胃癌。结论不良饮食习惯、家族肿瘤史、吸烟、多食用腌制食品以及有胃慢性疾病史等是食管癌、胃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能减少食道癌、胃癌的发病危险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0例肺大泡病例的显微镜下改变,探讨肺大泡发病机理。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外科手术切除肺大泡的病例,对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50例肺大泡病例,病变部位切除,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50例病例显微镜下均见到有肺大泡毛细血管出血,血管壁内皮受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肺大泡毛细血管壁内皮有缺损。结论肺大泡的形成机理与肺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后,不能及时修复有关,特别是与血小板的修复功能密切相关。肺毛细血管内皮容易受损,在正常情况下肺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后见到血小板抗损伤修复,若血小板功能有异常,对受损的毛细血壁内皮不能及时修复,使毛细血管壁受损,影响肺泡壁的物理强度,易致肺泡壁受损,形成肺大泡,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气胸,严重患者可出现经常性的自发性气胸。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021年绵阳市恶性肿瘤报告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绵阳市肿瘤登记报告,收集肿瘤新发病例数据,分析绵阳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按照年龄、性别分布进行归纳,总结其发病规律并提出防控建议。结果 2021年绵阳市户籍人数5269649人,报告肿瘤发病病例13339例,发病率为253.12/10万。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存在一定差距,且男性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全部肿瘤病例中,发病顺位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死亡顺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结论 2021年绵阳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是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需要重点防控。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从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选取进行西医治疗的患者130例为对照组,选取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130例为实验组。分析患者发病的原因并对两个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较多因素都能导致患者的发病,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消化道疾病因素等。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23%,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实验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因素有很多,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安徽省≤7月龄婴儿、8月龄~14岁儿童、≥15岁成人麻疹发病影响因素,为制定麻疹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采用成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三个年龄组各232名病例和对照纳入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婴儿组危险因素为6~7月龄(OR=5.255,95%CI:3.092~8.931)、住在城乡结合部(OR=3.035,95%CI:1.236~7.454)、早产(OR=14.896,95%CI:3.756~59.074),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OR=0.297,95%CI:0.153~0.574)和有兄弟姐妹(OR=0.464,95%CI:0.276~0.781)。8月龄~14岁儿童组危险因素为住在城乡结合部(OR=3.347,95%CI:1.365~8.204)、早产(OR=3.171,95%CI:1.185~8.487),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OR=0.313,95%CI:0.175~0.558)。≥15岁成人组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OR=3.900,95%CI:1.633~9.311)、居住城乡结合部(OR=5.564,95%CI:2.485~12.459),保护因素为与〈15岁儿童同住(OR=0.383,95%CI:0.216~0.682)。其他如男性、祖父母看护、外出史和医院暴露史等均是危险因素(均有P〈0.05),有接种证、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等均是保护因素。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提议应确保MCV两剂次95%接种率和首剂次及时接种,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倡优生优育、母乳喂养,在麻疹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简介:摘要目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例诊治分析,并比较临床常用方法的准确率和疗效,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和阴道局部两种方式给药。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药敏试验和真菌培养,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具体用药方案,停药后随访1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阴道真菌培养40例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占总患者数的77.5%,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占17.5%,新型隐球菌和酿酒假丝酵母菌均占2.5%;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患者达到痊愈标准后停药。停药后1年进行疗效评价总治愈率为82.5%,无效为17.5%,复发率为7.5%,对无效及复发患者按原治疗方案治疗,5个疗程后治愈率为80%,复发率为5%。结论通过研究数据证实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病原菌,通过阴道分泌物的药敏试验选择药物治疗并进行疗效巩固,同时使用阴道内乳酸杆菌调节阴道内的菌群平衡,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简介:目的分析阳春市2011—2013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IV/AIDS)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阳春市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阳春市2011—2013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1—2013年阳春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227例,年均发病率为6.59/10万。发病数居前5位的镇街分别为春城街道51例、岗美镇41例、春湾镇22例、合水镇17例、陂面镇17例,该5个镇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65.20%。男性169例,女性58例,男女性别比为2.91∶1;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及以上,共208例,占病例总数的91.63%;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127例,占病例总数的55.9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共186例,占病例总数的81.94%。病例的发现途径主要为其他就诊者检测,占43.17%;其次为自愿咨询检测,占34.36%。结论阳春市艾滋病疫情近年呈上升趋势,发病以30岁及以上的农民为主,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扩大医院就诊检测筛查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覆盖面,及早发现感染者。
简介:目的快速评估2007年1月份廊坊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和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的发病、诊疗情况以及2006年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调查问卷、采用电话访谈方法,随机调查廊坊市常住居民315户,973人。结果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28日廊坊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罹患率为17.2%,流感样病例罹患率为4.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到医院就诊率为62.9%,自行服药率为61.1%。流感样病例到医院就诊率为80.0%,自行服药率为57.5%。2006年居民流感疫苗调查接种率为12.1%,各年龄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P〈0.05)。结论廊坊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罹患率较高,流感样病例罹患率较低。2006年廊坊市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接种疫苗的重点人群,如≥60岁老人或有慢性病的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也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