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性行为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河南省2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为9.6%,男生为13.7%,女生为5.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占有过性行为的22.6%,女生为36.4%,男生为17.3%,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1);大学生观看色情信息的报告率为28.8%,男生为49.6%,女生为7.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不良性行为已成为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险行为之一,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性吸烟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认知态度对大学生启动吸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市579名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交性吸烟行为、吸烟认知态度、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的调查。采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总体吸烟率为19.6%,其中社交性吸烟者占全部吸烟者的18%。对吸烟行为的认知态度和同伴影响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264,P=0.000;r=0.428,P=0.000);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220,P=0.000)。年龄、同伴影响、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是大学生启动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其中社交场合递烟是启动吸烟的重要危险因素(OR=6.284,95%CI:3.213—12.287)。结论社交性吸烟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更容易受到认知态度和社交群体行为的影响。
简介: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流行方式也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其中性行为传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成为新发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高校在校生数量激增,由于青少年是性行为最为活跃的人群,大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近年来,陆续有高校报道发现大学生感染艾滋病,例如北京2007年上半年发现7名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伤害(自伤)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地区10所不同层次高校196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伤行为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艾克森人格量表,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量。结果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8%,有自伤行为大学生在情绪调节困难和人格得分上均高于无自伤行为大学生(均有P〈0.05)。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学校水平具有聚集性,性别、来源地、留守经历、情绪调节困难、人格量表得分是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结论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应对困难方式,发挥同伴教育的干预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师范院校962名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信行进行调查。结果师范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偏低,为(74.02±15.31)分;营养态度得分较高,为(26.36±2.69)分;饮食行为得分一般,为(34.51±4.80)分。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女生高于男生(P〈0.01),而营养态度得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师范院校大学生对较为专业性的营养知识掌握较差,部分学生主动了解营养知识和愿意改变饮食行为的态度稍差,在饮食行为上普遍存在膳食结构和膳食制度不合理、补水不科学等问题;少数学生还存在食用零食过多等不良饮食行为。结论有必要在师范院校开展营养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患龋情况及防龋的意识和行为的状况,为预防龋齿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选取长沙市五所高校2500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并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大学生龋患率为58.92%,患龋率女生(44.58%)低于男生(70.16%)。大学生防龋意识和行为在性别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男生防龋意识和行为低于女生;患龋齿的人(患病组)与未患龋齿的人(正常组)防龋意识和行为有显著差异(P<0.05),患病组防龋意识和行为比例高于正常组。在分析患病组与正常组家庭因素对患龋齿的影响上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防龋意识和行为关键在于日常卫生习惯,专业护齿意识与行为未达到要求,需要加强口腔防龋相关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