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原发性青光眼发病与脸型、眶距、瞳距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收住确诊的20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眶距,用米尺测量瞳距和脸长。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男45例,平均年龄57.31岁,平均脸长202.4mm,眶距97.94mm,瞳距61.71mm。女56例,平均年龄58.71岁,平均脸长187mm,眶距94.95mm,瞳距59.76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男28例,平均年龄57.29岁,平均脸长199.8mm,眶距97.59mm,瞳距61.65mm。女21例,平均年龄55.29岁,平均脸长185.4mm,眶距93.64mm,瞳距60.29mm。开角型青光眼,男31例,平均年龄42.61岁,平均脸长197.39mm,眶距100.52mm,瞳距62.48mm。女19例,平均年龄37.71岁,平均脸长183.12mm,眶距94.35mm,瞳距60.12mm。原发性青光眼脸长、眶距、瞳距男性大于女性,其脸长度男女均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最大,开角型最小。眶距男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最小,女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最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最小。结论脸型长度、眶距和瞳距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有因果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距骨骨折的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距骨骨折18例,根据Hawkins分类法分类I型骨折3例,Ⅱ型骨折10例,Ⅲ型骨折4例,Ⅳ型骨折l例,其中Ⅰ型骨折行保守治疗;Ⅱ、Ⅲ、Ⅳ型骨折中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脱位的闭合骨折行急诊手术,解剖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短腿石膏托或保护支具固定8~12周,12周内保持不负重状态,拆石膏后视X线复查情况进行活动。结果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年;根据Hawkins疗效标准判定,优6例,良8例,可2例,差l例,优良率为82.35%。结论距骨骨折应根据骨折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通过急诊手术、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术后不负重石膏管形固定等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我院2003年5月-2011年6月共治疗距骨骨折患者36例,其中9例行短腿石膏管形外固定治疗,2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Hawkins评定标准评估其疗效。结果36例距骨骨折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根据Hawkins疗效标准,优13例,良1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7.78%。随访期内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6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其中10例行Ⅱ期关节融合术。结论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时治疗距骨骨折,可有效改善预后,使患者足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对于移位较小(<2mm)的距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即可;移位较大(<2mm)的距骨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如距骨缺血性坏死可酌情行Ⅱ期关节融合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资料60例,将所选取的6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护理,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踝关节实施功能评估,研究组3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护患纠纷的出现率,使患者护理舒适度得到提升,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骨骨折手术的疗效及病后影响因素。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52例,按照Hawkins分型,对症治疗同时嘱咐患者定期复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参考美国足踝外科学会的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优良组和中差组在固定情况下p>0.05,无差异性,在骨复位情况下(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距骨坏死率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与复位不佳和距骨体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具有位移型的据骨骨折,应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同时积极帮助患者术后恢复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病灶内扩大刮除、同种异体骨或软骨下植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治疗距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本科治疗的16例距骨病变的患者。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38岁(6~58岁)。其中软骨母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4例。邻关节骨囊肿7例,软骨母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单纯性骨囊肿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仔细评估确定病灶的完整性,通过踝关节周围切口或者经内外踝截骨显露病变,术中仔细刮除病变组织,应用磨钻及电刀处理病灶腔壁,同种异体骨或软骨下植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截骨的内外踝使用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随访1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无软骨下骨骨折,截骨端愈合良好。结论对于距骨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可以选择内外踝截骨病灶扩大刮除、软骨下植骨骨水泥或同种异体骨填充修复骨缺损,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近期复发率低、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对150例距骨骨折合并距骨周围脱位的足部方面有严重损伤的患者其取得的相关康复护理进行相关的总结。在手术之前,应当给予其患者在心理康复方面的护理,以及其功能方面的锻炼进行相关指导,并且要适宜的鼓励相关患者及早的进行休息或者制动,在局部要进行适当的冰敷,且还要通过加压进行相应包扎,在抬高患者肢体的时候其要注意高于心脏的平面;在手术之后,也要在内固定方面要做好牢固的前提之下,再做好其体位方面的放置,还要密切的观察其患者肢体血运的相关情况,在手术之后的第1天,其要对患者进行足踝泵的相关治疗,以及患者肢股四头肌还有患者小腿肌群的相关静态收缩与其放松方面的锻炼;在进行手术之后2~4个小时内,行踝关节的相关屈伸的活动,以此同时还要同时的配合其红外线方面的频谱理疗,用以缓解患者肌肉的相关痉挛;在进行完手术之后的1周,患者要开始尝试距下关节的相关活动,以及其要逐步的进行患肢方面不能负重的练习进行行走,直到不必在用拐杖辅助行走为止。经过十分系统且十分有计划的全面康复方面的护理,根据临床方面Kenwright的相关功能的分类标准,我处对本组的所有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之后的1年的时间里,其踝关节功能方面都要进行详细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