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阑尾炎的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术后潜在并发、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结论本文通过对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收的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患者进行了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要点。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某液晶电视显示模组技改项目通风系统,针对系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并评价系统优化后效果。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笔者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对该企业通风系统优化前后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结果优化前,由于局部排风系统存在罩口设计不合理、风机风量不足、密闭性差等原因,导致该企业POL(偏光片)车间红色喷码机、蓝色喷码机清洗工个体CTWA丁酮为2488.49~2799.70mg/m~3,远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PC-TWA300mg/m~3)。2015年企业进行局部通风系统优化后,POL车间红色喷码机、蓝色喷码机清洗工个体CTWA丁酮为3.91~9.97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全面通风系统和局部通风经过优化后,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气体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通风系统 系统优化 丁酮
  • 简介:摘要:X线成像技术能够获得全脊柱或下肢的相关信息,既往所采用的X线摄影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但其对操作者的拼接要求较高,且存在拍摄时间较长,对患者检测依从性有较高要求,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不佳。而采用数字X线摄影检查方法,特别是全景拼接技术能够扩大X线检查影像范围,从而便于临床医生诊断脊柱或下肢整体受力状态,能够发现病变局部改变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确定手术方案和最终评估奠定良好基础。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病变或下肢病变患者200例进行长骨拼接X线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长骨拼接 X线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电脑显示终端(VDT)视保护是否能保护操作者的视功能。方法对某卫生学校40名17~18岁学生进行现场研究,观察指标为明视持久度、视觉运动反应时、阅字数、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结果操作者明视持久度、反应时、阅字数、脑力工作能力指数四项指标在有组与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错误率在有组与无组比较中,表现为操作后即刻无组高于有组(P<0.01)。结论VDT保护(金属丝网型)对操作者视功能未显示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视功能 脑力工作能力 VDT 观察指标 视觉运动 操作者
  • 简介:目的对某液晶电视显示模组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对该建设项目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检查表法、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乙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二氧化锡、铅烟、硫化氢、氨、氢氧化钠、盐酸、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激光等。其中,岗位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检测结果为57.7~87.7dB(A),岗位高温检测结果为21.3~24.6℃,工频电场检测结果为0.001~0.059kV/m,激光检测结果为未检出,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局、辅助用室、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可行。

  • 标签: 液晶电视显示模组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全脊柱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在诊断过程中采取全脊柱拼接技术,进一步分析评价诊断效果。结果 (1)本次100例患者的图像当中,优85例、良10例、差5例;(2)优85例图像当中,自动拼接成功75例,10例经微调融合;(3)10例经微调融合中,由于呼吸训练不到位,拼接肋骨部位显示欠佳一共7例;其余3例由于站立欠佳,固定不够理想。结论 全脊柱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诊断中的价值作用颇高,可为进一步诊疗提供有效参考凭据;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全脊柱拼接技术 青少年脊柱侧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石屏县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死因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屏县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前三位死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6.73‰、16.14‰和11.29‰,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疾病、意外死亡和先天异常。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重视对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术水平,增加抢救成活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死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