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吸痰管加热处理在小儿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吸痰管进行吸痰,观察组患儿采用加热处理后的吸痰管,对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患儿吸痰阻力以及黏膜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吸痰阻力为无阻力的患儿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黏膜损伤的患儿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儿吸痰护理中将吸痰管进行加热处理,能够减少患儿吸痰阻力,减轻患儿黏膜损伤情况,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低磁场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胆脂瘤13例,分析其MRI表现。本组13例患者中,年龄11-54岁,扫描序列SET1WI,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像(DWI),12例做增强扫描。结果T1WI6例呈低信号,4例低等信号,3例呈高低信号。T2WI13例呈高信号且信号密度不均。FLAIR13例病灶内见多个不规则的等高信号颗粒及乱麻团样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12例增强扫描检查,3例边缘轻度强化,9例不强化。结论MRI是诊断颅内胆脂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好发部位、生长特点以及MRI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2例听神经瘤患者,22例中有2例微小听神经瘤,MRI表现病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20例为大的听神经瘤,T1WI呈稍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果本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非常有效的方法,应作为听神经瘤的术前的首检查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电网和赣西电网高压输电线路的工作人员(巡线工、检修工及运行工)285人为观察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8±3.67)岁,高压工龄10~26年;对照组选择线路周边的非高压区周边居民257名进行横断面调查,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2.6±2.7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27.36%与对照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12.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 MRI出现的射频磁场性伪影进行产生机理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 GE signa 1.5T和 Siemens Impact 1.0T设备中关于射频磁场性伪影资料抽调出其中 3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分类处理分析产生机理和解决措施,再次进行扫描,将获得的图像与原图像对比。结果射频相关的伪影进行分类,本次分类主要包括:数据类( 140份)、探测出错类( 60份)和伪影类( 100份),从再次拍摄问题解决率 100%。结论 MRI视频磁场性伪影较多,但是只要对其产生机理进行深入理解后可较为顺利的避免伪影的出现,临床值得深入研究。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静磁场加载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探索磁力正畸的最佳磁场强度,为临床合理应用静磁场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别在0mT、8mT、50mT和160mT的磁场强度下给予24h、48h和72h的静磁场加载,利用IFCC法检测静磁场加载后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变化。结果:8mT、50mT和160mT的静磁场作用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其中以50mT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最多。结论:静磁场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成骨细胞成骨;不同强度的静磁场的促成骨作用不同,50mT的静磁场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选择静磁场的强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壮骨针刺法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酸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壮骨针刺法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以及腰骶部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45%VS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的降低,腰骶部骨密度明显的升高,并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壮骨针刺法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酸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显著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