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对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12-2023.10收治的3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实验组给予重症监护室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1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以及重症监护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应用可以缩短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时间,改善疼痛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对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12-2023.10收治的3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实验组给予重症监护室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1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以及重症监护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应用可以缩短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时间,改善疼痛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减少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操作性疼痛对新生儿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水平。方法将100例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通过选用抚摸治疗、体位治疗、改善环境、药物干预、母乳喂养等有效措施降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并通过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PAS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疼痛刺激后1min和5min的疼痛评分。结果刺激后1.5min后,护理干预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降低患儿因操作性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住院治疗的3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回顾、分析。结果3例均治愈。结论确诊后立即应用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镇静药物、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加强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简介:摘要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1,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他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新生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与年长儿有着很大的差别,体内各脏器发育尚不完善,临床变化也有很多的特殊性,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因此,须加强监护和护理,注重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作为重症监护室护士应懂得通过全面整体的观察与评估新生儿目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因素,做好预防,减少并发症1-2;同时,还要通过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现结合临床实践,将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早产与足月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分娩情况,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均为50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早产儿组末梢凉、反应差、皮肤变化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组,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低于足月儿组,革兰氏阴性杆菌高于足月儿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多表现为末梢凉等症状,多由兰氏阴性杆菌所致,而足月儿多由兰氏阳性球菌菌所致,且对头孢西丁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出现疼痛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5)。前者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然后对两种护理模式下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哭闹频次、父母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护理模式下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哭闹频次、父母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特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出现疼痛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较少患儿哭闹频次,提升父母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医院感染状况及致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新生儿监护病房57例院内感染病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新生儿监护病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呼吸道以及血液性感染多见。结论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等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