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高校健康教育课实际教学效果及教学模式的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7年~2010年学习过健康教育课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法,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课的效果和学生评价、学生喜欢的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等。结果1768名调查对象中83.88%认为健康教育课重要和非常重要;53.05%对健康教育课感兴趣;在对健康教育课不满意的原因中,40.52%认为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性教学和同伴教育是学生较喜欢的教学模式。结论学生参与性教学和同伴教育应作为高校健康教育课的主要教学模式。
简介:本文论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状况与主要成果,并对研究成果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与分散性而不利于普及的缺陷进行了反思,并尝试在系统论视野下,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模式。应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系统工程的要素之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充分挖掘与优化资源,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功效。
简介: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9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省4所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回收的1090份问卷中,有92.47%的人接受过性健康教育,其主要接受途径有"与朋友交谈"、"电影电视"、"书刊"等;有78.53%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系统规范的性健康教育,但不同性别在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求知欲(93.05%)高于男生(91.87%);大部分学生对性生理知识有一定认识,52.93%的男性掌握性知识较好,42.07%的女性对性知识掌握较好,不同性别在掌握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感染艾滋病毒后何时能检测出的时间"知晓率为8.25%,性别分布在"安全套能否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是否知晓3条以上传播途径",分别为男65.22%、女51.69%;男51.80%、女5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仍需加强,对于一些性病防治知识、艾滋病关键知识等应作重点介绍,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其教育内容也应有所区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及特点。方法心理测验与档案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工业大学大学生入学心理普查筛选出的27名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焦虑(44%)、自卑(44%)、社交退缩(44%),其次为躯体化(22%)、抑郁(22%)、社交攻击(22%)、强迫(22%)、精神病性(22%)。(2)约谈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心理问题是自卑(89%),其次是过于自责(33%)、人际问题(33%),再次是追求完美倾向(22%)和语言表达能力缺乏(11%)。结论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并伴有焦虑、自责、人际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