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短QT综合征(shortQTsyndrome,SQTS)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性疾病,可致猝死,是一种新的、有猝死高度危险的综合征。目的讨论短Q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诊断短QT综合征必须排除引起一过性QT间期缩短的继发性原因,如高温、血钙或血钾水平高、酸中毒、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等。氟卡尼(钠通道阻滞剂)对Ikr、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有阻断作用,可延长有效不应期而产生抗颤作用。

  • 标签: 短QT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乌头硷中毒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的对策。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乌头硷中毒者入院(无心律失常时)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恢复正常心律后的QTd、QTcd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47例乌头硷中毒者入院时QTd、QTcd与封照组均有显着差异;中毒者治愈前后QTd、QTcd有显着差异,中毒者治愈后与封照组QTd、QTcd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Tcd可作为反映乌头硷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程度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之一,并采取有效封策可达到抢救乌头硷中毒成功之目的。

  • 标签: 校正QT离散度 乌头硷中毒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QTCD 预后 心律失常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对33例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后行心电图检测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均低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可明显提高心肌复机的稳定性,使QT离散度缩短。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射频消融 QT离散度
  • 简介:墓碑型ST段改变(TombstonmgofSTSegment)是STEMI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的一种类型,有此改变者预后极差。STEMI早期QT离散度(QTdispersonQTd)延长与早期原发性室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笔者旨在观察有墓碑型ST段改变者的QTd,以判断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墓碑型改变 QT离散度 致命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临床上相当罕有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反复发作性晕厥和心跳骤停。如何更好地治疗LTQS一直是广大医疗工作者在研究的问题。本综述旨在概括现今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这一治疗方法在LQTS中的作用、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新的手术方法。当前抗交感神经治疗、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和心脏起搏器等是临床上治疗LQTS的主要方法。抗交感神经治疗如口服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主要药物,服药后对70%LQTS患者有效,其余30%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经胸腔镜LCSD,此种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LQTS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安全可靠,只有很少的急性和远期并发症。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涉及到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经导管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治疗(RND),这一方法能够减少心脏的交感神经活性,可能在不施行外科手术操作的情况下为LQTS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长QT综合征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交感神经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QTd为(69.5±9.7),QTdc为(64.1±8.4),治疗后QTd为(31.8±6.3),QTdc为(30.3±3.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QTd为(69.2±9.4),QTdc为(63.1±7.4),治疗后QTd为(52.2±8.1),QTdc为(48.5±7.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

  • 标签: 冠心病 法舒地尔 心电图QT离散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各部位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不稳定性的程度,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药物疗效方面起重要作用。瑞舒伐他汀高效、安全,在改善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QTd显著降低,使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利于改善ICM患者的长期预后,为缺血性心肌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 QT 间期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及倍他乐克对其的影响。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QTd测定。从患者中选取33例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并与常规治疗组10例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的QTd高于健康组,伴左室肥厚者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者;运用倍他乐克可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患者OTd增加,且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心肌重量指数正相关,倍他乐克可明显缩短,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 标签: 高血压QT离散度 倍他乐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QT间期变异性(QTV)与室性心律扮演的相关性及其在评定该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11年至2015年我院住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监测QT间期变异性(QTV)。结论Q-T间期变异性有助于预测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评价预后。

  • 标签: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QT间期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镁对充血性心衰患者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予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硝酸酯类、卡托普利等药物以及休息、控制感染等诱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口服每次2~4片,1日3次,或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2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数及QTcd值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2周后室性早搏数及QTcd均明显减少,尤以治疗组减少为著,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讨论建议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窠臼正离子紊乱及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和洋地黄中毒,改善预后。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门冬氨酸钾镁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并分析其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34例为A组,单纯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的34例为B组,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36例为C组。治疗结束后评价三组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糖、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A、B、C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為82.35%、88.24%、100%,C组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糖、血压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C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A、B两组,B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较好,不但能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有效降压,更能帮助改善患者左心室肥厚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糖尿病 高血压 QT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于治疗第6周末,实验组PANSS阳性症状分、总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总分减分率上升(P<0.05);于治疗后各个时点,CGI-S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于治疗后各个时点的TESS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于治疗第6周末QTc、QT、PRL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针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疗效高于单纯使用齐拉西酮,QT、QTc间期与PRL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相对较少。

  • 标签: 齐拉西酮 喹硫平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心电图QT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