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本文报道了一例16岁女性横纹肌肉瘤患者,接受化疗和放疗后,会阴区至臀部及大腿内侧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合并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损伤严重,伴有破溃、糜烂和渗出,且感染多重耐药菌株,疼痛剧烈。经过调整护理方案,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磺胺嘧啶银软膏与湿润烧伤膏混合涂抹的综合措施,患者创面逐渐愈合,疼痛缓解,最终康复出院。本案例强调针对此类患者,应根据病情灵活调整护理方案,结合清洁、抗感染、促进修复等综合措施,提高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11月所收治的 126例入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且每组例数均为 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管理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发生烫伤占比为 4.76%,发生皮肤撕脱伤占比为 1.59%,发生药物外渗占比为 1.59%,皮肤损伤率为 7.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率的 20.6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率,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皮肤损伤行为进行预见性判断,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各环节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住院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多种预防肛周皮肤损伤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的研究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存在腹泻或大便失禁的患者中抽取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平均分作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清水擦拭法进行护理干预,研究A组采用呋喃西林擦拭护理,研究B组联合应用皮肤保护膜、湿纸巾擦拭法进行护理干预,研究C组采取气管插管负压引流法开展护理干预,连续护理2~4周后,统计并比较四组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对照组(60.0%)的护理有效率要明显低于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83.3%,83.3%,100.0%),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C组的护理满意率要显著高于研究A组和研究B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采取气管插管负压引流法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和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治疗中不同置管固定方法对皮肤损伤的影响,以期找出减少皮肤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入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120名,随机分为传统固定组和新型固定材料组,分别应用传统绷带固定和新型透气材料固定。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固定效果以及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估。结果:新型固定材料组在减少皮肤损伤、提高固定效果和患者舒适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绷带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固定材料在静脉治疗置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皮肤损伤,提高固定效果和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护理,护理要点为制定个体化的皮肤护理方案,促进皮损的快速愈合。通过3次换药,患儿皮损区域完全愈合,未出现皮肤挛缩及瘢痕。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新生儿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医源性皮肤损伤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70例新生儿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20年1月10日/2021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将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本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本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实验组环境评分、护理满意评分、舒适度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预防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规范化管理,对小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问题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78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2.2月到2023.2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9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联合使用规范化管理(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应用规范化管理,对预防小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还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采取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3年6月接收的危重症新生儿96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AAA组(48例)和BBB组(48例),AA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BB组给予风险预警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BBB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97.87%)优于AAA组(8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组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4.26%)低于AAA组(14.90%),P<0.05。结论 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采用风险预警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