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乳糜胸,通常也可称为乳糜性胸腔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一种罕见形式,定义为胸膜腔中存在乳糜。大多数外伤病例是由与胸导管密切相关区域的手术或侵入性操作而引起的。在众多非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是淋巴瘤。胸水甘油三酯水平>110 mg/d L仍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其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中链脂肪酸饮食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或奥曲肽减少淋巴液生成及流动;手术治疗方面,胸导管结扎术、胸膜粘连术均安全有效。因为乳糜胸为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且病因复杂、临床症状较重,如不能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死亡率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其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瘘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26例胰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分析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均获得较满意疗效。结论对胰瘘进行全面分析,及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糜血对血常规中HGB,MCH,MCHC的影响及排除方法。方法:首先通过对原血样进行血浆置换,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其次使用此方法对乳糜血进行3次置换操作,对比3次置换血浆血样与乳糜血样中HGB、MCH以及MCHC含量。结果:检验后,第一次置换、第二次置换、第三次置换血浆HGB(107.9)g/L、MCH(29.7)g/L 、MCHC(327)fl与非乳糜血相比(P>0.05);第一次置换、第二次置换、第三次置换血浆后HGB、MCH、MCHC与乳糜血样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可通过观察HGB、MCH以及MCHC含量情况,对血液样本进行初步判断血液是否存在乳糜血现象,并可通过血浆置换手法降低乳糜血对血液检查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加利于医师根据血液检查结果作为准确的判断,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内瘘专业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瘘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实施维持性血透动静脉瘘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目标,以时间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使用内瘘专业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5例并发症,实验组患者发生1例并发症,差距对比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为76%,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6%,两组间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瘘专业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透动静脉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避免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脐静脉置管后,并发乳糜胸的相关原因与其特点,以提升对该疾病具有的认知、诊疗。方法 回顾性收集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相关的资料,共1例。结果 对于该早产超低体重儿而言,在生后的第1天,处于B超下,对其进行脐静脉置管手术,并经X线确定位置合适,开始输注营养液,在置管的第5天,该患儿发生呼吸困难、缺氧,经胸腔进行穿刺、抽液,确定出现乳糜胸,极有可能是因为脐静脉置管引发中心静脉压较高,对胸导管回流带来影响,引发导管扩张与破裂,引起营养液渗漏至胸腔。经胸腔进行穿刺与抽液(在右侧胸腔,共30ml,左侧胸腔抽出11ml,均为乳白色液体,经检验明确为营养液)处理,患儿呼吸困难、缺氧明显缓解。经胸腔进行穿刺与引流,并拔脐静脉导管,B超监测胸腔积液逐渐吸收,3天后继续予外周输注营养液,无上述情况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脐静脉置管会引发乳糜胸,临床中对进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发生呼吸困难,需仔细查体,并及时完善胸片、B超检查,除外并发乳糜胸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患者行结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瘘术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试验组行并发症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4个月时造瘘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4个月时的排便管理评分、造瘘袋更换评分、造瘘紧急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瘘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增强患者造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