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测的76例受检者检验结果,根据是否健康分组,健康组40例,DIC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APTT、FIB、PT、TT凝血指标。结果DIC组的PT、TT、APTT、IN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择期手术患者,需要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防止术中出现大出血意外,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检测患者凝血治疗,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减少术中大出血意外,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产生的影响。方法是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PT、APTT、TT、FIB凝血四项检验,对患者检验结果及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将标本分别放置在冰箱及室温环境下一段时间,并记录结果。结果显示,国产A管的相关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不明显,而国产B管的TT水平相较BD管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标放置时间逐渐延长,其检测水平也会发生一定的偏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结论是,凝血检验结果与真空采血管的质量和标本的存放时间均有一定的联系,检验人员应当尽可能合理的选取凝血真空采血管,尽量采用冷藏方式并且在采血完毕后两个小时内及早完成检验过程,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在住院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5月至2024-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凝血四项检查及血栓弹力图检查,通过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栓弹力图检查的各项指标与常规凝血四项指标APTT、PT、Fib、TT存在关联,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项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存在相关性,但不存在一致性,继而两者检查不可形成相互补替,但若两者检查结合可将检查结果准确率显著提高。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孕妇3604例,其中妊娠≤12周(早孕组)424例,妊娠13~27周173例(中孕组),妊娠≥28周2688例(晚孕组),妊娠高血压疾病319例(妊高组),另外入选体检正常的未孕妇女302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胛)、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结果早、中、晚孕组PT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随妊娠时间增加而缩短(P〈0.05)。中孕组TT、APTT与早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晚孕组Fbg、D—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妊娠时问增加而升高(P〈0.05)。妊高组各指标明显异常,与晚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11.65±0.15)s比(12.30±0.07)s,Tr:(12.39±1.07)s比(12.87±0.63)s,Am:(29.39±2.03)stL(30.95±2.85)s,Fbg:(5.09±1.01)g/L比(4.29±1.25)g,L,D—D:(1.59±0.15)mg/L比(1.45±0.08)mg/L,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增强,可能有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预防孕妇DIC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