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火龙罐联合中药洗浴对外感风寒咳嗽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感风寒咳嗽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中药洗浴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中药洗浴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火龙罐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比两组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联合中药洗浴对外感风寒咳嗽疗效显著且绿色、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外感风寒咳嗽应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进行治疗的效果予以分析。方法:在2020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外感风寒咳嗽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纳入研究,予以红蓝球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均为红球患者,共计5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另外观察组50例均为蓝球患者,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从评估结果上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风寒咳嗽患者经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后的效果十分理想,更加有效症状缓解,同时提升治疗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产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感风寒发热应用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1月-2020 年12月之中接受诊治的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结合推拿流派手法的差异划分六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结合流派推拿手法加以治疗,即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评估不相同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治疗产生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p0.05;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结论: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均表现出可行性,本院创新的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推拿手法,饱含着地区特色,值得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流派手法;外感风寒发热;学术特点;临床效果 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小儿推拿不只是可调整病情,还可起到调整患者自身体质的作用,促使患儿免疫力可增强,广泛的存在于临床治疗中。小儿推拿存在长时间的历史,逐步构建小儿推拿流派,相关流派手法表现出特殊的风格,即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这些都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产生一定成效【1】。另外我院尝试引进新颖的推拿手法,即便相关流派手法存在不同之处,可都存在着退热成效,治疗质量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纳入分析范畴,对这些患者分组进行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与本院推拿治疗,依次记作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所有的患者最小年龄是8个月、最大年龄是10岁,均数(5.46±2.10)岁。最小病程是9个小时,最大病程是3天,均数(2.10±0.03)天。六个小组的患者在年龄等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互相对比(p>0.05),同时家属均签订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每个小组的患者分别实施对应推拿手法,即Ⅰ组:清天河水、提捏机体大椎、掐五指节;Ⅱ组:水底捞明月与打马过天河【2】;Ⅲ组:揉一窝风、推六腑、清天河水与捏大椎;Ⅳ组: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推三关与推六腑;Ⅴ组:打马过天河、退五经、水底捞明月以及推脊;Ⅵ组:开天门、拿风池、推上三关、清天河水。引进婴儿润肤油作为介质。均运用左手进行推拿,操作在患者发热区【3】。治疗期间:医生保持整洁的医容,保持环境适宜与温度适宜,在治疗之前的一个小时之内不可以进食。在治疗之后强调休息,叮嘱患儿饮入温水。具体的推拿治疗结合穴位加以明确,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对每组患儿均治疗三天,分析病情改善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六组人员临床体征积分变化,评估推拿手法的效果【4】。记录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推拿手法的运用安全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组人员体征积分变动 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即Ⅰ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81±3.36)、Ⅱ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69±2.78)、Ⅲ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7±3.50)、Ⅳ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08±3.12)、Ⅴ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1±2.80)、Ⅵ组体征积分均数为(4.41±2.89),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体征积分变动 () 小组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Ⅰ组(n=10) 9.91±3.88 5.81±3.36 Ⅱ组(n=10) 8.79±6.10 5.69±2.78 Ⅲ组(n=10) 9.36±3.18 5.47±3.50 Ⅳ组(n=10) 10.25±3.31 5.08±3.12 Ⅴ组(n=10) 8.36±5.17 5.41±2.80 Ⅵ组(n=20) 9.86±3.41 4.41±2.89 2.2 对比各组人员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 3.讨论 针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治疗,本次分析中运用多种推拿手法实施分组治疗思路,目的是分析多个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产生的影响,研究流派推拿手法的学术特征。Ⅰ组的推拿手法重点选取主穴与独穴,凸显善用请法的理念;Ⅱ组的推拿手法关联手穴以及体穴;Ⅲ组的推拿手法强调小儿望诊,依托西医学特殊的诊断技术,完成辨病以及辩证的有机结合;Ⅳ组的推拿手法引进“穴部”思想,主张穴位与部位一同治疗;Ⅴ组的推拿手法围绕“推五经”进行,全面顾及中医领域的理模块、法模块与方模块,凸显疾病治疗的整体思想;Ⅵ组的推拿手法关联地区实际特征,吸取专业治疗经验,强调整体性以及局部性的结合理念,在穴位效果加以研究,三关穴是散穴的必要点、水底捞月与推天河水是祛湿解表的要点,彰显着本院的小儿推拿特征。多个推拿手法存在各异性,最终的目标均是解表退热,对应的临床成效比较显著。基于此,小儿外感风寒发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调整患者生命体征,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如何选取推拿手法,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以各个流派的学术特征为基础,全方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斯文, 赵娜, 张玮,等. 津沽小儿推拿流派理论方法体系介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v.34(11):34-36. [2] 李奕菊, 王莹, 王琦,等.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初期发热临床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20, 040(006):748-750. [3] 王静华, 吴君, 黄河伟. 小儿推拿联合平衡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v.29;No.164(01):7-8. [4] 严桂芬. 退热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11):72-73.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感风寒发热应用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1月-2020 年12月之中接受诊治的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结合推拿流派手法的差异划分六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结合流派推拿手法加以治疗,即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评估不相同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治疗产生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p0.05;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结论: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均表现出可行性,本院创新的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推拿手法,饱含着地区特色,值得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流派手法;外感风寒发热;学术特点;临床效果 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小儿推拿不只是可调整病情,还可起到调整患者自身体质的作用,促使患儿免疫力可增强,广泛的存在于临床治疗中。小儿推拿存在长时间的历史,逐步构建小儿推拿流派,相关流派手法表现出特殊的风格,即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这些都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产生一定成效【1】。另外我院尝试引进新颖的推拿手法,即便相关流派手法存在不同之处,可都存在着退热成效,治疗质量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纳入分析范畴,对这些患者分组进行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与本院推拿治疗,依次记作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所有的患者最小年龄是8个月、最大年龄是10岁,均数(5.46±2.10)岁。最小病程是9个小时,最大病程是3天,均数(2.10±0.03)天。六个小组的患者在年龄等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互相对比(p>0.05),同时家属均签订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每个小组的患者分别实施对应推拿手法,即Ⅰ组:清天河水、提捏机体大椎、掐五指节;Ⅱ组:水底捞明月与打马过天河【2】;Ⅲ组:揉一窝风、推六腑、清天河水与捏大椎;Ⅳ组: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推三关与推六腑;Ⅴ组:打马过天河、退五经、水底捞明月以及推脊;Ⅵ组:开天门、拿风池、推上三关、清天河水。引进婴儿润肤油作为介质。均运用左手进行推拿,操作在患者发热区【3】。治疗期间:医生保持整洁的医容,保持环境适宜与温度适宜,在治疗之前的一个小时之内不可以进食。在治疗之后强调休息,叮嘱患儿饮入温水。具体的推拿治疗结合穴位加以明确,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对每组患儿均治疗三天,分析病情改善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六组人员临床体征积分变化,评估推拿手法的效果【4】。记录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推拿手法的运用安全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组人员体征积分变动 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即Ⅰ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81±3.36)、Ⅱ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69±2.78)、Ⅲ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7±3.50)、Ⅳ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08±3.12)、Ⅴ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1±2.80)、Ⅵ组体征积分均数为(4.41±2.89),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体征积分变动 () 小组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Ⅰ组(n=10) 9.91±3.88 5.81±3.36 Ⅱ组(n=10) 8.79±6.10 5.69±2.78 Ⅲ组(n=10) 9.36±3.18 5.47±3.50 Ⅳ组(n=10) 10.25±3.31 5.08±3.12 Ⅴ组(n=10) 8.36±5.17 5.41±2.80 Ⅵ组(n=20) 9.86±3.41 4.41±2.89 2.2 对比各组人员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 3.讨论 针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治疗,本次分析中运用多种推拿手法实施分组治疗思路,目的是分析多个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产生的影响,研究流派推拿手法的学术特征。Ⅰ组的推拿手法重点选取主穴与独穴,凸显善用请法的理念;Ⅱ组的推拿手法关联手穴以及体穴;Ⅲ组的推拿手法强调小儿望诊,依托西医学特殊的诊断技术,完成辨病以及辩证的有机结合;Ⅳ组的推拿手法引进“穴部”思想,主张穴位与部位一同治疗;Ⅴ组的推拿手法围绕“推五经”进行,全面顾及中医领域的理模块、法模块与方模块,凸显疾病治疗的整体思想;Ⅵ组的推拿手法关联地区实际特征,吸取专业治疗经验,强调整体性以及局部性的结合理念,在穴位效果加以研究,三关穴是散穴的必要点、水底捞月与推天河水是祛湿解表的要点,彰显着本院的小儿推拿特征。多个推拿手法存在各异性,最终的目标均是解表退热,对应的临床成效比较显著。基于此,小儿外感风寒发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调整患者生命体征,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如何选取推拿手法,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以各个流派的学术特征为基础,全方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斯文, 赵娜, 张玮,等. 津沽小儿推拿流派理论方法体系介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v.34(11):34-36. [2] 李奕菊, 王莹, 王琦,等.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初期发热临床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20, 040(006):748-750. [3] 王静华, 吴君, 黄河伟. 小儿推拿联合平衡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v.29;No.164(01):7-8. [4] 严桂芬. 退热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11):72-73.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应用艾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0月-202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按照干预措施的不同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和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艾灸有助于改善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龙罐结合面瘫贴治疗风寒阻络型面瘫的临床。方法:选取我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进行临床试验对照(每组20人),对照组1给予面瘫贴(面瘫药科内自制剂)治疗,疗程为10天,对照组2给予火龙罐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组给予火龙罐结合面瘫贴(面瘫药科内自制剂)治疗,疗程为10天,通过对安全性判定指标、疗效判定指标的评价,从而观察火龙罐结合面瘫贴治疗风寒阻络型面瘫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均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照1组与对照2组HB面神经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HB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面神经机能麻痹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面神经机能麻痹程度明显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结论:火龙罐结合面瘫贴治疗风寒阻络型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治疗风寒湿型偏头痛患者时采用神圣散合葛根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随机选择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双鸭山双矿医院中医科及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将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盐酸氟桂利嗦胶囊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使用神圣散合葛根汤加减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记录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结果:(1)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0%,P<0.05;(2)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风寒湿型偏头痛患者时采用神圣散合葛根汤加减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对患者的头痛状况改善较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与温经通络汤治疗风寒入络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将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风寒入络型偏头痛患者作为探讨对象。随机分组对比观察,参照组(n=36)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联合组(n=36)接受尼莫地平与温经通络汤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1.67%,参照组治疗效率为69.44%,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9%、11.11%,对比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与温经通络汤联合治疗风寒入络型偏头痛的疗效确切,与单用尼莫地平的不良反应相差不大,证实联合用药不会提高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温通灸联合八段锦治疗风湿寒型肩周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和治疗组(30例,常规护理+温通灸+八段锦),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治疗后21d的疼痛评估得分(VAS)、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y肩关节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7d、治疗后14d、治疗后21d,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Mell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Constant-Murly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通灸联合八段锦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推荐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关于肌骨超声评价的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增加了关于肌骨超声评价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滑膜厚度与关节积液深度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滑膜厚度以及关节积液深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滑膜厚度以及关节积液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骨超声可为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并发滑膜炎患者提供细化诊断及可视化、量化的客观疗效评价,明显改善滑膜病变, 减少关节积液,有利于软组织恢复和炎症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