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骨折复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 (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复位情况,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施以不同脊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整群纳入我院于2019/06~2020/06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共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抽取50例至对照组(接受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抽取50例至观察组(施以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等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入组病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情况如伤口长度、出血量等相比于对照组居更低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于对照组相较有更低的数据显示(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操作便捷、创伤小,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传统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逐渐成为脊柱骨折治疗的优选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对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步骤如下:取俯卧位,取背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板、横突和椎弓根,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板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步骤如下:取仰卧位,,取胸骨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体行椎体切除,然后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体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表现为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脊柱疼痛程度减轻,脊柱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影像学改变明显,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未发生断钉、断棒现象。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具有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影像学改变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然而,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骨折经后路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经传统手术治疗)和观察组(53例,经后路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疼痛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9%,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8%,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VAS评分为(3.37±2.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2±2.28)分,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缓解疼痛具有显著优势,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操作步骤、实施价值。方法:研究患者70例,均为我院在同一时间段收入,即: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而后划分组别,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指导原则为:电脑随机法,经调查发现,上述研究患者疾病分型为:脊柱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将传统手术方案为对照组提供,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案为实验组提供,每个组别中,纳入研究的样本数为35,比较不同模式干预后的最终疗效。结果:(1)治疗前,参与研究活动的脊柱骨折患者关于VAS评分比较,最终结果差异小,P>0.05;治疗后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分别为:对照组(3.24±1.48分),实验组(1.97±0.56分),比较发现,后者更低,实验组具备优势,P<0.05;(2)关于总有效率,实验组测定数据(94.29%)VS对照组测定数据(74.29%),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案在减轻患者疼痛感方面有确切效果,同时,以上治疗措施还可改善脊柱骨折患者其他不适症状,可提高总有效率,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