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轻链型肾淀粉样变性的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5例轻链型肾淀粉样变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施不良反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在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尿量减少、胃肠道反应、睡眠障碍、周围神经毒性、感染。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发现并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确保用药安全。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轻链型肾淀粉样变性的疗效确切,配合药物不良反应的针对性及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对稳定控制患者病情、改善预后均有显著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24年1月在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血清学、神经电生理和MRI特征。结果:(1)2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5.2岁;临床表现:20例患者均有后索受累的表现,其中55.0%(11/20)伴有侧索受累表现,85.0%(17/20)伴有周围神经受累表现;血清学检查:100%(20/20)有红细胞计数降低,85.0%(17/20)血红蛋白降低,100%(20/20)有平均红细胞体积升高;65.0%(13/20)维生素B12降低;5.0%(1/20)叶酸降低。88.9%(16/1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神经电生理:78.6%(11/14)肌电图异常,提示神经源性损害。77.8%(7/9)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28.6%(2/7)为中枢段传导通路损害;71.4%(5/7)为周围段传导通路损害。MRI检查:94.1%(16/17)可见髓内长T2信号病灶,其中位于颈髓1例,胸髓10例,颈胸髓5例,病灶单纯累及后索8例,后索、侧索同时累及8例,脊髓萎缩4例。结论:SCD多于中老年发病,出现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的症状和体征。血清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平均红细胞体积可作为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指标。神经电生理及脊髓MRI检查有利于SCD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SC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以双下肢无力或麻木为首发症状,长期素食者44例,萎缩性胃炎者24例。所有患者均在后索及周围神经受累体征,同时累及侧索56例,累及脑12例。巨细胞贫血43例,维生素B12水平降低25例,叶酸水平全部正常,43例患者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均提示升高,肌电图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损害及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脊髓磁共振9例脊髓内有异常信号,经应用维生素B12治疗后,全部患者病情有改善。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表现复杂,维生素B12水平可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有可能是其诊断指标之一。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尽早给予维生素B12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 用中医阴阳学原理认识到时空相互关系和它们的物理性是不变性。方法:通过太阳系空间反引力0.02759km/S2认识时空关系和它们的物理意义。结果:认识空间是时间的量化,时间是空间的分化这种关系不变性。讨论:提出时空有粒子正反性,是一种由正反相结合为一体的粒子,与光子相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食用白糖在骨折术后感染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8月我科骨折术后感染患者16例,选择使用袋装食用白糖换药。结果 切口愈合14例,明显好转1例,失败1例,平均愈合时间(从发现切口红肿、渗出、拆除缝线开始冲洗换药为第一天算起)约3周。 结论 骨折感染切口使用白糖换药较常规换药明显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住院费用,减少病人痛苦,适合经济条件较差的病员使用,值得基层医院尝试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法。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 80例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 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疗效以及视力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 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视力总有效率为 95.00%,对照组为 8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使用活络散结汤对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评估退行性腰椎稳定性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疑似不稳定性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腰椎的稳定情况为依据进行分组,其中35例归入稳定组,另外45例归入不稳定组。从腰椎间盘退变等情况方面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与稳定组相比,不稳定组患者在腰椎间盘、小关节退变方面的表现更为严重(P<0.05),且不稳定组的腰骶角、小关节积液厚度也明显更大(P<0.05)。其余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磁共振检测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腰骶角和小关节积液厚度等项目有利于评估腰椎的稳定性,可以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稞在藏医饮食疗法中的食用价值及其药用功效,为青稞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梳理青稞的营养成分、传统藏医典籍记载、现代科学研究及其在藏医饮食疗法中的具体应用,评估青稞的健康促进作用。结果: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并含有β-葡聚糖、多酚类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成分。在藏医典籍中,青稞被记载具有多重药用功效,如增强体质等。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预防结肠癌、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控制血糖等药理作用。青稞在藏医饮食疗法中应用广泛,包括多种形式。结论: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在藏医饮食疗法中展现出显著的食用价值和药用功效。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青稞的药理机制和开发利用技术,以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小麦淀粉饮食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化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小麦组(单号)、常规组(双号)各43例,两组患者均以每天蛋白质0.8g/kg,热量35kcal/kg为标准,常规组患者以普通粳米为主食,蛋白质含量7.4g/100g;小麦组患者小麦淀粉为主食,蛋白质含量4.5g/100g,同时增加淀粉辅食。结果饮食调整2W后,①小麦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饮食调整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调整后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均明显低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小麦组SGA营养状况自评,营养良好25例(58.14%),无1例重度营养不良,常规组营养良好16例(37.21%),重度营养不良2例(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小麦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7例(80.05%)患者体力及30例(69.77%)精神状态有所改善,14例(3Z56%)患者食欲有所增加,体重增加2例(4.66%),5例(11.63%)水肿消退,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麦淀粉低蛋白质饮食不仅能有效防止CRF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还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肾脏负担,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可以安全运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