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活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为控制桑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市场上常见的桑黄品种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ispolon和原儿茶酸含量。色谱柱为UItimateAQ-C18(4.6mm×250mm,5μm);(A)测定hi-spolon流动相为乙腈-水(38:62),检测波长363nm,(B)测定原儿茶酸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2:88),检测波长256nm;柱温为25℃;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hispolon及原儿茶酸分别在线性范围1.3-0.043mg/mL(r=0.9997),0.4-0.025mg/mL(r=0.9998)线性关系良好。鲍氏针层孔菌、裂蹄针层孔菌、火木针层孔菌、忍冬木层孔菌不同种、不同宿主的9个样品均含有原儿茶酸,含量42.8-96.8μg/g。松木上生长的不同种桑黄,均未检出hispolon,其它样品含有hispolon,含量90.9-223.3μg/g。结论不同桑黄样品均含有原儿茶酸,可作为桑黄的指示成分进行检测。受试样品hispolon含量差异大,表明品种、宿主和生长环境对桑黄成分具有明显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宿主,松木上生长的桑黄,均未检出hispolon。监测hispolon含量,对控制桑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四种二萜类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尾叶香茶菜药材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尾叶香茶菜中的4种活性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两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Kamebakaurin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尾叶香茶菜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种一测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尾叶香茶菜中4种二萜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不同仪器和色谱柱多点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率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4种二萜类成分的多点校正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尾叶香茶菜药材的质量控制。
简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提出的。所谓显性课程,即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有固定的教学计划,有固定的上课时间,也即我们常说的第一课堂,因其自成体系,因而谓之“显性课程体系”。所谓隐性,指不固定,一是时间上不固定,包含了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二是内容和形式(我们也称其为“课程”)不固定,不是教学计划事先安排的,其中的各种要素贯穿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构成该“课程”的多个要素中,每个要素有其自身的作用。“课程”的整体作用不是每个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功能更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以谓之“隐性课程体系”。换言之,隐性课程体系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实现学生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