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特点和中药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例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观察。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病例辨证分型,按证型对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分组治疗,随机选取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其余120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按证型分别加用相应中药汤剂,各组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全部病例主要辨为阴虚燥热型、湿热(痰浊)困脾型、气阴两虚型、瘀阻脉络型。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指标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内比较,阴虚燥热型和瘀阻脉络型疗效显著好于其他两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主要有阴虚燥热、湿热(痰浊)困脾、气阴两虚、瘀阻脉络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肯定,临床应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简介:目的:探讨振腹法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建立实验型T2DM大鼠模型,根据振动频率分为低频治疗组(300次/min)和高频治疗组(600次/min),进行6周振腹干预,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水平(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餐后2h血糖(2hPG)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计算ISI并与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振腹干预6周后高频治疗组、低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SI值上升,FBG、INS、2hPG、FF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治疗组与高频治疗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对照组、低频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腹法可降低T2DM大鼠血清INS含量、提高ISI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FFA含量有关;对正常大鼠无此效应,认为振腹效应的产生与机体状态有关。
简介:基金项目2012年上海虹口区医学科研立项建设项目,编号(虹卫1204-08)。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于近年来选取本院CCVI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轻重程度分为CCVI-1型、CCVI-2型和CCVI-3型3个组,研究各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与MoCA各认知域间关系。结果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无明显差异(P>P005);随着患者症状由轻到重,胰岛素抵抗程度明显增加,MoCA评估得分明显降低,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成为正性相关;随着血ISI水平的上升,MoCA各认知域评估得分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对不同程度CCVI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VI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认知功能降低存在着密切联系,是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研究降防保心胶囊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调节作用。方法:65例高血压并伴有IR的患者分为中药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添加降防保心胶囊和标准治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中药干预组治疗后的血压、胰岛素、ISI和TC、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P〈0.01,P〈0.05,P〈0.05,P〈0.05);治疗后中药干预组的ISI和LDL-C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皆为P〈0.05)。结论:降防保心胶囊对高血压患者的IR具有改善和调节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高血压患者的脂代谢状况。
简介:目的:研究补肾化瘀祛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瘀祛痰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血糖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水平、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祛痰方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