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医证素特点。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选取其中病例记录全面详实、能完整体现患者整体状态、符合纳入标准者共175例,统计分析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前后及感染不同真菌菌属后证素变化,总结中医证素特点。结果(1)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人病位证素涉及广泛,主要在肺、脾、胃、肾等。(2)病性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证素在痰、湿、热、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等。(3)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在病位证素脾、胃、肾及病性证素湿、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其中医证素特点,值得进一步挖掘,同时也应加强对不同真菌菌属相应特点的研究,更好的服务临床。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症状积分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评价加味黄连甘草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积热型ROU患者,观察中医症候评分,榆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2R、IL-6、IL-10)水平,并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中医症状积分与TNF-α、IL-2R、IL-6、IL-10的相关性。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极低剂量维生素B2片(维生素B210%的药量);对照组维生素B2片+极低剂量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含加味黄连甘草汤10%的药量),疗程为2周。评价患者的证候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TNF-α、IL-6较正常值明显升高,IL-2R明显降低(均P〈0.05);而IL-10无明显差异。经相关性分析,溃疡症状积分与TNF-α、IL-6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IL-2R、IL-10无明显相关性。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F-α、IL-6值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IL-2R较前增加而对照组较前降低,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变动;IL-10两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与ROU溃疡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对心脾积热型ROU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特点、易感因素、诊断防治、治疗和转归。方法:将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COPD无真菌感染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抗生素联用品种多、使用时间长,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多且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好转率66.7%(22/33),病死率21.2%(7/33),对照组分别为84.4%(28/33)及6.1%(2/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占45.5%(15/3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分别占18.2%(6/33)及12.1%(4/33)。结论: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率高,抗生素、激素的长期大量应用是常见易感因素,对疑有真菌感染患者应及时、反复做痰涂片或真菌培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与转归,为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IPFI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详细采集的104例IPFI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判断其确诊时的中医证候,并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PFI多发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2)中医症状表现为咳嗽,痰色白,痰液黏稠或呈拉丝状,咯痰不易,喘息,胸闷,咽干,口渴,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纳呆,寐差,便秘,小便短赤等。舌象以舌红,舌苔黄腻、少苔或无苔为主。脉象以弦、滑、细、数为主。(3)IPFI的证候分布以痰热壅肺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证候分布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4)IPFI的转归与证候分布具有相关性,热陷心包证的预后最差。结论IPFI具有其独特的证候学特征,其转归与确诊时的中医证型相关;在病原学证据尚不足阶段通过详辨其证候特征,综合施治IPFI,有望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