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西方医院制度引进中国以后,引发中国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其中包括医疗空间的转换、医患关系的巨变、医事制度的变革、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女医者的始现与护理行业的兴起、医师职业群体与医师公会的勃发。这些变化既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必然结果。但是,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深远,一直持续到今天。
简介:近年来我国近代医院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个案研究主要是对近代某一医院的个体研究,体现在教会医院和非教会医院两个方面;群体研究主要是对数个医院的状况进行研究,体现在总体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两个方面。然而,近代医院史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相关不足,如理论的运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资料、研究者等方面。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注意这几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方能推动我国近代医院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简介:重温近代沪上中医学校的办学宗旨、招生要求、师资状况、课程设置及中体西用等的办学理念,探索近代名医培养的成功经验,反思现代中医院校的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简介:“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特诊部揭牌成立。原上海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左焕琛,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为中心揭牌。
简介:对20世纪30年代几位湘籍中医教育家吴汉仙、易南坡等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成就作了论述。他们当时敢于抵制国民党政府企图消灭中医的错误政策,历尽艰难曲折,千方百计地办起了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先后历时数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他们还创办了中医刊物,公开出版著作,为弘扬中医学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注重言传身教,堪称后学者之楷模。
简介:近代上海中医普及性报刊是健康教育与近代传媒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大众的卫生诉求及当时的卫生状况,展现了中国传统医学丰富多彩的面貌,体现了特殊时期中医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是特殊时期中医发展保持本色的重要形式以及中国特色近代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简介:从临床视角对民国时期针灸文献加以研究,发现在西学引入的背景下,近代针灸临床呈现出中西并用的思维取向,表现为在疾病分类命名、病因病理解说、治疗机理阐释等方面,将中医与解剖、生理、神经、内分泌等近代西学知识杂合并用.在操作层面则呈现出新旧并举的技术特点,表现为在施术前准备方面,或提倡消毒,或推崇古法;在取穴方面,或沿袭传统,或依据神经传导等西学知识而自创新穴;在手法方面,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创用新手法或提出新要求等.这些取向和特点对现代针灸学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简介:自西汉张骞通西域起,“丝绸之路”便是中国与印度、阿富汗、尼泊尔和阿拉伯诸国的医学交流通道。盛唐时,中医传入朝、日、越等国。宋、元、明、清各朝的中医著作被大量翻译传入波斯、俄国、
简介:甲午以后,随着西学异质文化的大规模传入,崇尚西学、新学之风日盛,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传统的华夏中心观、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传统中医以及汉民族的人种及文明起源问题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刚接受的西方新学、新知发挥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新义,重建文化秩序,便成了近代学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简介:中西医论争由来已久,但甲午前多限于学术.庚子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大力引进、训练西医人才,置中医于不顾,中西医政治之争初见端倪.民国后,中西医论争从学术至文化再到政治全面升级.通过对中西医论争的历史考察,在全面分析时代特点的前提下,对中西医论争对立面两个知识群体的文化教育背景、政治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其价值取向的差异性.
简介:广州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很大程度上缘于西医传教士种痘、治疗麻风病人等医疗活动,但以两广总督为代表的当政者并未将其上升到政府行政职能层面加以推行。穗港鼠疫中,西医防疫的先进性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使官方的态度发生转变,逐步举办公共卫生事业。然而由于近代广东时局动荡,政府人力和财力有限,对于公共卫生的举办有心无力,不得不借助绅商、民间组织、教会团体和外国领事等各方力量来共同推动这项事业。
简介: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实践教学面临重重困难,模拟实践的方法无疑是《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益尝试。本文在分析了实施模拟实践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了有效实施《概论》课模拟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简介:通过整理分析陈存仁主持的《康健报》及其编撰的部分中医普及性文稿,厘清其读物编撰思路及其对近代沪上中医健康教育发展的贡献.认为陈氏中医健康教育读物强调趣味与新颖,注重实用与疗效,把握时代,反映社会,带动了民国上海中医健康教育期刊的发展,对近代上海中医健康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简介: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养生有道之人,他的养生思想杂糅了儒、道、阴阳等诸家内容而自成一体。其主要的养生观点包括:仁人多寿、中和养身、循天养生、爱气养身等,研究他的养生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医养生理论形成的过程。
简介:苍茫宇宙,广袤无垠,大千世界,异彩纷呈,芸芸众生,繁衍有度,天道精华,代代相传。健康永远是人们渴望的理想也是人人追求的宝贵财富。抵御疾病,延年益寿,是人类互古不变的理想,也是人们不懈努力实践的方向。
简介: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哲学观点出发,根据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强调以德治国的今天,研究探讨孔子的德育思想,借鉴其有益的部分,对我们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下仅从五个方面对《论语》中所涉及的
简介:任何一门学科的继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中医学作为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传统科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成为中医文化的重要体系,也是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如同中医学术体系本身一样博大精深,为后世的继承与发展留下了许多历史的课题。发掘并阐释古代中医教育思想,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中医教育体系,其意重要,其事艰难。本文摘要探微于下。
简介:清初名医徐大椿置医德于医术之上.他认为,医者应存心救人,视患者的生命高于自己;心术纯正,不可杂有损人利己之心;虚心笃学,不可浅尝辄止;慎之又慎,不可冒昧试药于人.在如何对待名、利的问题上,徐大椿更有独到的见解,对今人仍有启迪、教育意义.
简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态度漠然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思政微课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创新了思路。通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局面,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简介:中医病因学说是指导临床治疗和养生保健的基础理论之一。古代医学家们主要采取了取象比类的思想方法,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架构,从人与自然和人体自身的各种关系中考察导致疾病的原因。中医学关于病因的认识具有宏观的、
近代中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刍议
对近代中国医院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代沪上中医办学史的启示
“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成立
论近代几位湘籍中医教育家
近代上海中医普及性报刊与健康教育
西学引入背景下近代针灸临床思维取向和技术特点
从近代中西医发展到香港中医制度改革
近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试从中西医论争看近代知识界的价值取向
近代两广总督与广州的公共卫生事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模拟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析
陈存仁与近代沪上中医健康教育——基于《康健报》为中心的文献考察
董仲舒养生思想概论
中国养生浅解
孔子的德育思想浅析
古代中医教育思想探微
徐大椿的医德思想
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中医病因学思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