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昏迷病人的脑电图监测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昏迷病人的脑电图监测记录结果及临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波型昏迷:61例(78%)死亡7例,β昏迷:1例(1%)预后良好,α-昏迷:2例(3%)均死亡,三相波:5例(6%)死亡3例,周期复合波4例(5%)死亡3例,平坦波:5例(6%)死亡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脑电图监测对昏迷病人的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昏迷 脑电图 监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与动态脑电监测对癫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诊为癫痫200例患儿,进行了24h视频脑电监测和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在200例拟诊为癫痫患儿中,视频脑电监测异常者132例(66%),24h动态脑电监测异常者121例(60.5%)。结论:视频脑电监测比动态脑电监测对癫痫的诊断更准确。

  • 标签: 视频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癫痫
  • 简介:目的:观察0.75%布比因对脊麻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按美国ASA分级Ⅰ~Ⅲ级进行下肢、盆腔和会阴部的50例病人按常规脊麻方法测BP、HR、SPO2和EGF并检测麻醉效果.结果:麻醉优良率为98%,仅1例效果差改为全麻,布比因起效迅速,成功率高,对右骶神经阻滞完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布比卡因 脊麻 临床效果 布比卡因 临床观察 脊麻
  • 简介:目的:寻找骨间后神经受压的电生理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电生理检查,共确诊骨间后神经受压患者20例,观察其支配肌电生理指标。结果:20例骨间后神经压病人100%均见自发电位,50%有前臂运动传导速度(MNCV)减慢,70%有潜伏期延长,80%有AMP降低。结论:电生理检查能够为骨间后神经压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骨间后神经 卡压 肌电图 传导速度
  • 简介:患者男性,62岁,因“偏头痛”发作,一次服用马西平6片,颅痛定3片,5小时后再次重复服用1次。几分钟后出现嗜睡,意识丧失。神经系统检查:神志尚清,视力检测减退,视野正常,上眼睑下垂,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无眼震,双侧瞳孔正大等圆,鼻

  • 标签: 卡马西平中毒 脑电地形图 频带 功率值 BEAM 视力检测
  • 简介:目的:探究奥西平单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就诊的50例成人颞叶癫痫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采用奥西平单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马西平单药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有16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25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13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80%)(P〈0.05)。结论:奥西平单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成人 颞叶癫痫 术后 奥卡西平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文献报道放射治疗会损伤唾液腺,导致病人口干。由于没有或较少有唾液分泌,病人感觉不适,疼痛,患感染和龋齿的危险性增加,并且给吞咽和讲话带来一定困难。匹罗品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它在口腔干燥治疗方面的应用尚外于较新的领域。

  • 标签: 匹罗卡品 口腔干燥症 肿瘤病 放射治疗 感觉不适 唾液分泌
  • 简介: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癎发作的起源和定位的作用和意义。方法:120例患者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73例监测中可见明确的局灶性癎样放电,结合临床发作形式和发作期脑电图以及影像学检查,73例为症状性癫癎,且均有手术治疗的意愿,经准确定位癫癎灶后,实施手术治疗,手术中均行皮层脑电图监测(CoEEG)。23例脑电检测中发现明显癎样放电,因放电灶分散或位于功能区或因脑肿瘤伴发癫癎或患者发作不太频繁且不愿意接受开颅手术者,行伽玛刀治疗。结果:73例开颅手术者,术中均监测到皮层棘波放电。术后随访6~24个月,发作停止者70例,明显减少者2例,无显著改善者1例,有效率99%。结论: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癫癎术前评估定位致癎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视频脑电图监测 癫癎外科 术前评估
  • 简介:目的: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A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18例。结果:ABPM监测结果显示:40例ACVD患者ABPM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D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优于传统的随测血压,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A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监测 血压
  • 简介:脑电活动是客观反映脑机能变化的客观指标,脑电活动有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自发脑电及诱发脑电的提取及处理有很大的发展,如自发脑电的提取已发展有动态脑电,数字化脑电,图像与脑电信号同步的数字化视频脑电,功能与形态结合的功能定位脑电.如视、听、体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等的提取均有专门的仪器,它们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近十余年已用于临床,尤其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促进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促进了此项检测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并在城市大医院里开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中 脑电监测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自发脑电
  • 简介:目的:应用脑电图(EEG)对静脉全麻病人各期进行监测研究。方法:对19例腹部手术病人分别进行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手术中及停药一小时的EEG监测及描记,结果:在麻醉诱导时EEG均可呈现典型的爆发性抑制,似在额叶向全脑抑制,每次等电位持续时间的知短与麻醉深有关,结论:本组静脉复合麻醉药主要作用于在脑皮层,可使得EEG出现典型的爆发性抑制,此改变似以额叶向全脑抑制,我们试图利用等电位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麻醉的深度,而普鲁卡因复合液在麻醉中主要起到维持麻醉深度的作用。

  • 标签: 脑电图 普鲁卡因 复合麻醉 监测 静脉麻醉
  • 简介:  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各种信息,深入认识其特征和规律性,寻找有效的控制方法,避免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达到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以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1].……

  • 标签: 医院感染 感染病例 病例监测
  • 简介:<正>1999年,我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学到一种简便、快速检测分析睡眠脑电的方法,本文作一简单介绍。一、问题的提出人类脑电图(EEG)之父诞生在德国。70年前,出生于现代精神病学先驱Krae-pelin故乡的精神病医师Berger博士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份人类脑电活动的记录。在此基础上,1957年Dement和Kleitman创立了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

  • 标签: 睡眠脑电图 便携式睡眠监测仪 QUISI
  • 简介:应用扭颈连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60例正常人,青壮年(<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1岁)各20名,每组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各组(无论男女性别)BAEP扭颈时、后的各重要检查参数PL和IPL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三个年龄组男女性别扭颈的相应扭差经F检验亦无显著差异。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强。为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扭颈试验 BAEP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分析皮质电脑监测下手术治疗颅内结构性损害伴癫痫(EP)发作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四川智能公司ECoG监测仪,术前、术中、术后将8根银球状电极,按单双数分成两组,置于暴露的脑域上或用条状及网络状硅橡胶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手术野皮质表面,将每个脑回逐个仔细探测,记录,寻找EP放电灶,然后将不同部位的痢波仔细比较,确定原发灶和继发灶,标明记号,显微镜下将病变切除后再行ECoG检查,寻找致病灶。痢灶切除首先从痢波最明显处开始,如此反复,直至于术野内棘波等病灶清除为止。结果:32例患者,ECoG监测均有痢样放电,其中棘波、棘一慢综合波22例,尖一慢综合波6例,棘波、尖波混合放电4例,阳性率100%。术后,患者抽搐倒地等症状28例消失,4例偶有发作,但持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1~2min缓解,逐渐自行恢复如常。全部病例生活均能自理,28例患者能重返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论:ECoG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定位是进一步确定痫灶和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结构性损害 癫痫 皮质电图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动态心动图检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冠心病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冠心病诊断准确率、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相比准确率较低的常规心电图和有创冠脉造影检测法,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性价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失张力发作病人的临床与EEG特征.方法:对符合失张力发作分型的7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长程VEEG监测.结果:7例患者均儿童起病,以突然短暂全身肌张力丧失伴意识不清为唯一临床表现,不伴智能损害及其它类型的癫癎发作,发作期EEG:4例呈全导2~2.5Hz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3例为广泛快节律.发作间期EEG及MRI均正常.结论:该7例仅表现为失张力发作的患者临床特点有别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Doose综合征.长程视频脑电图(Long-term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LTVEEG)对失张力发作患者的监测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此7例病例可否独立诊断为“失张力性癫癎”或“失张力性癫癎综合症”,值得探讨.

  • 标签: 癫癎 失张力发作 长程视频脑电图(LTVEEG) 监测 临床
  • 简介:生理学中的理论、概念、知识很多都是抽象、系统和微观的,难于单纯通过课堂口述、板书、有限的挂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因此历届学生均反映生理学费解难懂.在学时压缩,实验减少,感性认识差的情况下,为提高课堂理论学习效率,我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加入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进行演示教学.

  • 标签: 教学过程 多媒体电子课件 演示教学 生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对后颅凹肿瘤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中监护,并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10例伴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幅较低6例;手术操作牵拉可引起BAEP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后颅凹占位病变术中的BAEP监护,对保护听觉和脑干功能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后颅凹肿瘤 术中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