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隆阳区部分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普查项目,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促进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2012年9月—2012年11月对隆阳区三个乡镇的6116例35—64岁有性生活的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结果6116例妇女中,患各种妇科疾病者1206例,患病率19.72%。其中生殖道感染1078例,患病率约17.63%,宫颈癌前病变30例,患病率0.49%,宫颈浸润癌5例,患病率0.082%,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隆阳区属于不发达地区,2009年-2011年整个隆阳区宫颈癌普查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健康保健意识,改善了大部分妇女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保山市无偿献血人群中11个世居民族ABO血型分布。方法取居住在保山市辖区45181名无偿献血者,采用正反定型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受检的45181名献血者,按红细胞上所含A、B抗原之不同,血清中所含抗A、抗B抗体之不同,归纳出保山市11个世居民族ABO血型分布的七个主要分类组及ABO血型分布频率。结论通过对保山市11个世居民族ABO血型分布的调查,得到保山市11个世居民族ABO血型分布特征及ABO血型分布频率的资料,填补了云南籍的阿昌族、布朗族ABO血型分布的空缺,填补了保山市11个世居民族ABO血型分布的空缺,将对保山市的输血医学、血型学、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HIV+/AIDS的流行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7~2010年病例有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全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707例,总发病率为19.95/10万,较2004-2007年上升2.27/10万;男女之比1.651;发病主要集中在2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62.52%;传播途径主要是异性性行为传播,占总病例数的80.76%。结论隆阳区正处于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时期,要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加大检测的覆盖面和传染源的管理,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普洱市思茅区2015年出现的一例高危AFP病例,健全和完善高危AFP病例处理方案,为普洱市脊髓灰质炎边境防控提供有力保障。方法访谈病例发病前后情况,查阅临床病历,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结果病例最终排除脊髓灰质炎,云南省专家诊断小组先后两次组织了临床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专家21人次,对该病例进行了会诊,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专家最终诊断该病例排除脊灰,诊断为GBS可能。结论该病例是流动儿童,无脊灰疫苗免疫史,最终排除了脊灰的诊断,但暴露出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且通过此事件的调查处置,完善高危AFP病例处理方案,为普洱市脊髓灰质炎边境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戒毒所内吸毒人员HIV感染情况,了解该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控制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2-2009年戒毒所哨点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结果1992-2009年在戒毒所哨点共监测检测注射吸毒人员3591人(次),1994年开始检出HIV感染者,1994-2009年共检出HIV感染者113人,平均检出率3.15%,以1997年检出率最高,为9.7%。结论1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1994年检出HIV感染者,1997年-2001年出现一个检出高峰,检出率维持在5%以上,2002年后检出率保持在2-4%内波动,但2007-2009年HIV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当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开远市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液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旨在指导该地区的医疗用药情况。方法选取开远市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间取得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其中大肠埃希菌血液样本共470例。利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细菌鉴定仪进行患血液标本培养,利用K-B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结果本次研究共分离出470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180株,阳性率38.3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敏感性为100%。结论血液样本检验出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相对较高,临床上应当根据耐药性试验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实现有效的提升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疟疾控制和消除过程及其效果,总结项目实施经验与教训,为制定巩固消除疟疾措施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53—2016年维西县疟疾防治工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年共治疗疟疾病人和疑似疟疾病人50787人次,休止期根治68327例。消除阶段(2010—2015)血检三热病人23521人次,培训各类人员389人次,使用杀虫剂浸帐9837顶,开展主动病例侦查283次,处理疫点20个,完成督导523次;项目目标人群受益情况与满意度96.67%,乡村医务人员培训效果满意度98.71%,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95.33%,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7.78%,连续四年(2011—2015)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维西县疟疾控制和消除的各项措施效果明显,结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0年全州疾控系统的人员、设备、卫生检验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红河州现有1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编在岗663人。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5-45岁年龄段272人,占41.0%;职称以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为主,占64.1%;学历以大专(292人)、中专及以下(264人)为主,分别占44.0%、41.9%;州级设备与国家标准相差36.10%,县市与国家标准相差54.74%。结论全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建设与现行工作要求还存在差距,应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能力建设等。
简介:摘要肺癌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和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对于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室内空气污染、职业接触、家族遗传等。云南省宣威县和富源县均为我国肺癌的高发地区,甚至是发病最高的地区之一,发病均以女性肺癌高发为主要发病特点。本文全面收集近年来针对云南省宣威县和富源县肺癌发病及发病危险因素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宣威县和富源县发病危险因素可能都和生活燃煤导致的煤烟室内空气污染有一定关系。目前对宣威市开展了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并已采取相应措施(改炉改灶等)来干预发病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针对富源县肺癌发病尚未开展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未能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发病。有必要对富源肺癌发病进行动态监测,探索病因来寻找到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V2-compact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9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KB法加做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阿米卡星。结果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28.3%(26/92),其中有53.8%(14/26)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为主76.9%(20/26)。其他科室有散在分布。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性最高73.1%(19/26)、69.2%(18/26)。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53.8%(14/26)、米诺环素57.7%(15/26)。其余结果均较低。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以重症医学科为主。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为敏感。
简介:摘要目的对华坪县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生。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县2015年各医疗卫生单位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华坪县累计发生手足口病631例,发病率为367.50/10万,居传染病总病例之首(占69.96%),发病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17.88%,发病高峰5~6月,高发年龄1~3岁,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实验室诊断病例26例,均为CoxA16,未检出EV71。结论华坪县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重点地区和人群的卫生宣教,规范托幼机构管理、病原学监测等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毒品滥用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云南省毒品滥用人群进行防治及管理。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云南省戒毒所内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按不同文化程度分为文盲A组、小学B组、初中C组、高中及中专D组及大专及以上E组等5组。以ANOVA方法分析各组群体滥用特征及吸毒原因的差异。结果5组的受访年龄、滥用次数、收入、及首次复吸间隔时间等特征的组间差异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565。“同伴影响及好奇”是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吸毒的共同重要原因。A组及B组受教育程度较低,故收入相应较低。复吸者群体的首次复吸平均间隔时间为12.7个月。结论云南省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毒品滥用特征及原因各异,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其中复吸者的首次复吸平均时间间隔较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启动序列(非编码序列即TATA)核苷酸的多态性与云南省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遗传关联性以及与胆红素程度的相关性。方法98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作为病例组,48例无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UGT1A1第1外显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TATA等位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7%及8.3%,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03,P=0.958,P>0.05);病例组中TATA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新生儿胆红素程度与TATA正常野生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GT1A1TATA基因的多态性与云南省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无遗传关联性,并且与胆红素程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