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因素及动态血糖监测的实际作用。方法收集我院1年之内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血糖仪定时血糖监测,即对患者实施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的血糖监测,观察组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系统对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2%,观察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12%,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能够较好的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血糖波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血糖波动患者相关病例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波动患者在胰岛素泵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效果理想,根据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动态血糖监测仪脱落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工具对预防动态血糖监测仪脱落管理。通过加强医护沟通、仪器交接观察、操作步骤、固定手法等培训,制定内分泌动态血糖仪管理办法、动态血糖仪安置流程、动态血糖仪知情告知书等制度流程。结果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到动态血糖丢失的管理中,2018年2月-8月354名患者发生动态血糖仪脱落0台。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运用到动态血糖监测仪中,医护人员从医患有效沟通、仪器安置及固定、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大大减少动态监测仪的脱落,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及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50%,χ2=4.713,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能针对性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控,从而对低血糖的发生达到预防的目的。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对患者血糖监测方法的不同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25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而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mmol/L)分别为(5.06±0.46)、(7.56±1.96),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mmol/L)分别为(7.52±0.98)、(10.32±2.6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8.0%(2/25),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4.0%(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可以帮助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DynamicGlucoseMonitorSystem,DGMS)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平稳性控制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更稳定,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应用,对血糖波动监测的信息更全面及时,从而可相应调整胰岛素的给药,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需要胰岛素治疗的GDM患者30例。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组(双C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治疗组(MS组)。“双C”组予佩戴CGMS同时,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作为基础量及三餐前大剂量;MS组根据常规指端血糖监测情况,予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和睡前注射诺和灵N。对比两组血糖控制值、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双C”组和MS组相比,前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低,且住院天数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组方案治疗GDM比传统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安全、快速、平稳达标,且低血糖事件发生减少,更能保障母婴安全,减少围生期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不同抗凝剂对床旁检测(POCT)血糖仪监测血糖的影响。方法抽取15份或20份无抗凝剂血、肝素抗凝血、EDTA-K2氟化钠抗凝血、EDTA-K2抗凝血分别用美国强生的稳步、稳豪倍优型血糖仪立即及检测葡萄糖,10分内分离血清或血浆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稳步血糖仪测定的EDTA-K2、EDTA-K2氟化钠抗凝血结果与无抗凝剂血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稳豪倍优型血糖仪肝素抗凝血、EDTA-K2抗凝血结果低于含氟化钠抗凝血结果,P<0.01;稳豪倍优型血糖仪肝素抗凝血、EDTA-K2抗凝血结果与生化仪检测结果偏移大于非抗凝全血、EDTA-K2氟化钠抗凝血测定结果。结论抗凝剂对不同型号的血糖仪影响不同,适用于生化仪血糖检测的标本不一定适用于POCT血糖仪;使用抗凝血建立POCT室间质控程序前应对选择何种抗凝血进行评估,应选择对检测结果无影响或影响小的抗凝剂。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分别为(6.15±1.54)mmol/l、(11.30±1.70)mmol/l、(6.20±1.25)%、(19.15±2.05)kg/m,对照组分别为(7.05±1.43)mmol/l、(12.75±1.71)mmol/l、(7.35±1.30)%、(22.00±2.12)kg/m,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心理因素、生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影响评分分别为(16.95±4.36)、(22.10±7.05)、(8.52±1.60)、(8.60±1.59),对照组分别为(23.10±7.41)、(33.54±8.21)、(9.04±2.10)、(11.23±3.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8.3%、8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